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下)概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 直接导致班杜拉对一般学习问题的研究兴趣发生转向的两项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一是应激情境下,个体对自己应对威胁的能力如何影响神经递质和血液中的荷尔蒙的释放。 一是1977年一个师范行为在治疗“恐怖蛇”中的作用实验。 这两项研究促使班杜拉开始转向自我能力、自我调节、自我参照等思维主体因素的研究 1. 观察学习比试误学习更有效。当观察者通过观看榜样行为而学习时,他们节省了由他们自己尝试学习同样技能时那些不必要的错误。 2. 许多复杂的行为大概是永远都学不会的,除了通过榜样来学习。例如儿童学习语言。 3. 观察学习使得儿童在榜样只是自寻其乐而并不想教他们什么时的情况下学到很多东西。当然,儿童观察并试图模仿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大人想让他学习的,如抽烟、骂人等。 (七)观察学习在个体人格与品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儿童最喜欢模仿心中最重要的人; 2 儿童最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 3 儿童最喜欢模仿曾获得荣誉的人、出身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儿童的行为; 4 同辈团体内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惩罚的人,并不是一般儿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5 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间较喜欢相互模仿。 (八)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 (九)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观察者本人 eg:长时间保持注意、记忆策略、自我强化 被观察者 eg:更权威或技能熟练的人 观察者预期的行为后果 eg:他们认为合适且会带来奖赏的行为 被观察行为的后果 eg:结果是观察者期望的 预定目标 eg:如果能帮助完成观察者的目标 自我效能 eg:有较强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能胜任时 自我效能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班杜拉经常交替使用两个名词:一是自我效能知觉(perception of self-efficacy),另一是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这反映了自我效能的两层意思:自我效能知觉是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评估;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胜任某项工作的体验。 自我效能感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信心,但自信心是一个经验性概念。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若干中介过程实现对个体行为及其人生的影响作用的。 ? 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in human agency ·选择过程 ·思维过程 ·动机过程 ·身心反应过程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任务时,是把他当作挑战加以迎接,还是当作困难加以回避的生活态度 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或激起若干特殊形态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成就行为产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都伴有动机因素或动机过程参与其中 当面临着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各种厌恶性情境条件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身心反应过程;这些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到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 科林斯(Collins,1982)在一项经验研究中考察了个体自我效能感与其实际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任务:数学问题的解决 ? 自我效能感与行为表现 分组 区别 结 果 小组A 自我效 能感高 更投入、积极、思维更活跃 发现并放弃错误的问题解决策略,搜寻新的解决方案,实验后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评价 获得很多乐趣,愿意继续参与类似的活动 小组B 自我效 能感低 不太投入,消极,思维不活跃 实验后怀疑自己,不乐意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实验结论 ? 自我效能感与行为表现 “对实际行为表现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相对独立于行为技能的重要决定因素。” ------Bandura,1986 班杜拉指出了5种影响自我效能知觉的因素:过去行为的成败经验和归因(个人控制感personal mastery)、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获得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语言说服(verbal persuasion)、情绪和身体状态(生理反馈physiologic feedback)。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起自我效能感。 在这5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二: (1)个体的成败经验。个体成败的经验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境中去。另一类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