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doc
PAGE
PAGE 14
关于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为了给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的统一部署,我们于2007年7月对发展黄州文化事业课题进行了调研。在广泛座谈、全面分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建区以来黄州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区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工作“双百”方针和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先进的、积极的、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我区文化事业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教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乡部门整体联动”的大文化工作格局。深化了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精简了文化管理部门内设机构,清理了文化行政审批项目,加强了文化市场的管理,创造了宽松的文化发展环境。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区影剧院成功进行了企业改革改制。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实行了聘任制,转换了服务方式。建立了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乡镇办都成立了“文化服务中心”,实行了“以钱养事”的工作机制。
(二)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改造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和“国家二级文化馆”。争取国家投资558万元,实施了李四光纪念馆维修改造工程,分别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地震局确定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陈潭秋故居红色旅游景区项目列入全省“十一五”期间十二个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建立了赤壁广场、青年广场、青砖湖广场等一批群众性休闲健身娱乐公共活动场所。
(三)文艺作品创作彰显特色
近几年来,黄州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农民画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50余件,出版绘画专集3本,350件精品被国际友人收藏。XX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自创歌曲质量高,歌词《人往高处走》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乡音》在鄂东民歌大赛中获作词、作曲、演出3个一等奖;歌曲《廉政之歌》在全市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独具特色,小楚剧《巧莲绣字》在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比赛中,获创作、舞蹈、表演三个二等奖。群众文艺创作丰富。全区业余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3100余件,发表展出作品1400余件次,获奖420余件次。其中,国家级 40余件,省级60余件,获全国群星奖2件,楚天群星奖5件。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硕果累累,论文《机遇·现状·对策》在中国文化学术研究会《文化大视野》上发表;《农村文化需求供求矛盾与对策》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和《湖北文化》上发表。
(四)社区文化基础扎实
按照文化工作“城市向社区转移,农村向村组转移”的工作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展演活动。41个社区有管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宣传队、扇子舞队、太极拳队、龙灯队、文学书社、书画协会等业务文艺队伍180余支,队员8000余人。建新社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社区大家乐”发展成为城区文化生活的特色品牌,每年组织展演活动10余场,演出节目近百个,观众4万余人次,多次被省市各大媒体报道。
二、加快发展黄州文化事业的基础条件
鄂东经济、政治的中心──黄州,其文化地位也非常独特,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非常厚实。
(一)有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
黄州文化遗址弥足珍贵。黄州境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周为弦子国,东周楚宣王迁邾国封于此,南北朝置齐XX县,隋代改称黄冈,一直是鄂东地区的政治中心。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黄州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目前,XX区域内共有古文物遗址115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8处,近代重要史迹8 处,其他文物15处,著名的遗址有螺蛳山遗址、禹王城遗址、国儿冲古墓葬、太平寺古墓群、樊家湾古墓群、国山古墓群、谢昶墓等。
螺蛳山遗址位于堵城镇区北侧,山丘露文化层1-2.5米,东北侧有泉水,大旱不涸。1957年,考古部门在此掘出大量文物,其中有石族、骨针、蚌壳、鱼骨、龟甲残片,有细泥红陶、夹砂粗灰陶、泥灰夹陶、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等6个陶系,最薄陶胎约1毫米,有两颗泥灰陶豆,是原始文化中少见的遗物。该遗址有仰韶文化、青莲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特点,距今有5000年历史。禹王城遗址位于黄州城北郊。清光绪8年《黄冈县志》载,“楚宣王灭邾,徙邾如此”。建国以后,禹王城地上、地下均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有战国时期的铜剑、铜鼎、铜墩、铜戈、铜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党员干部当好标杆公开承诺书相关范文.doc
- 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专题片情况汇报2015年情况汇报.doc
- 党员本色党支部工作.doc
- 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要点党支部工作.doc
- 党员管理制度辅导参考.doc
- 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心得体会.doc
- 党在我心中演讲稿(三篇)党员演讲稿.doc
- 党在我心中演讲稿党员演讲稿.doc
- 党委政府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范文.doc
- 党工委书记个人述职报告个人述职报告2014年.doc
- 关于区文物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2015年调研报告.doc
-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2页调研报告大全.doc
- 关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2015年调查报告.doc
- 关于区经济工作汇报材料2015年汇报材料大全.doc
- 关于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当前全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doc
- 关于区食品饮料产业调研报告<Select Name='PageSelect' id='Page.doc
- 关于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 关于区饮用水源受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Select Name='PageSelect' .doc
-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学习考察报告2015年考察报.doc
- 关于卫生镇档案基本目录(修改稿)范文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