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冒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常风云 病名释义: “感” 感受。“冒” 触冒、冒犯。即感受触冒外界风邪而致病。 别名:有冒风、冒寒、伤风、重伤风。如见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一、概述 1.定义: 2.历史沿革 3.范围 一、概述 1.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历史沿革 (1)《内经》首先提出感冒的主因为感受风邪所导致。 《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2.历史沿革 (2)《伤寒论》已认识到感冒有轻重之别,并为后世医家所遵循沿用。 《伤寒论》太阳篇分为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 风寒感冒的轻证和重证。 2.历史沿革 (3)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时行感冒归属于“时行病”,并提出其致病特点。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2.历史沿革 (4)感冒之名出自北宋·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诸风》篇“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 后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并称。 2.历史沿革 (5)《丹溪心法》认为感冒的病为在肺,采用辛温和辛凉两大治疗法则。 《丹溪心法·中寒》说:“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3.范围 普通感冒(伤风)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二、病因病机 病因——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病机——卫表失和 病因 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病因 时行病毒侵袭 气候骤变时非时之邪伤人夹杂时行病毒,导致时行感冒的发生 非时之邪:非其时而有其气。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易广泛流行 病机 1.发病关键因素: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只有人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外邪乘袭卫表。 ⑴若体质虚弱;⑵由于卫外功能暂时低下,感受外邪而发病;⑶流感流行时,很多人患病。⑷它如肺经素有痰热,或痰湿内蕴,肺卫调节功能低下。 病机 2.基本病机——卫表不和为主 四、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四、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首先辨别风寒与风热 2.辨别普通与时行(见前) 四、辨证论治 ---(治疗禁忌) 1.除体虚感冒外,一般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2.体虚感冒应扶正与祛邪并施,不可专行发散,以免重伤肺气 。 四、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风寒束表证(风寒感冒) 症状:①卫阳被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 ②肺失宣肃的症状:咳嗽,痰吐稀薄色白,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 其它: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1.风寒束表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 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生姜——辛温解表散寒 柴胡、薄荷 ——解表退热 羌活、独活——祛风散寒胜湿,肢体疼痛的要药 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川芎——活血散风止痛,为头痛要药 兼证 ①风寒兼湿:兼见身热不扬,肢体酸重,头重。治疗祛风散寒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 ②风寒兼里热(表寒里热):《菊人医话》 一是风寒外束,表寒未解,入里化热。 二是内有郁热,复感风寒。 表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里热: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疗:解表清里。 方药:麻杏石甘汤。 2.风热犯表证 症状:①卫表不和: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 ②肺失宣肃: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浊涕 ③其他: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欲饮 舌脉: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风热犯表证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 附:风燥伤表 症状①风热症状:身热,微恶风寒,鼻塞头痛 ②燥邪症状:干咳无痰,唇鼻干燥,咽喉干痛,口干 舌脉:舌干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润燥 方药:桑杏汤加减 加减法:①咽喉干痛者,加元参、牛蒡子养阴利咽 ②咳嗽重者,加贝母、百部、桔梗润肺化痰。 ③发热甚加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解表 3.暑湿伤表证 症状①卫表不和:身热,微恶风,汗出热不解,肢体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