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分解.doc

【全国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分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物油在15℃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同学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2.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www-2-1-cnjy-com A.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B.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C.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D.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 3.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双方认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中美双方“管控好分歧”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保持事物在量变的范围内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的,要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事物是发展的,要坚持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4.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材料说明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行为选择的差异和冲突 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述观点都启示我们要( )21*cnjy*com ①重视量的积累 ②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对事物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④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