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编制说明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目的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水文地质 3
3、总体施工方案 5
4、施工计划 6
4.1 施工组织 6
4.2 材料准备 7
4.3 机械配置 7
4.4 人员配置 8
5、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 8
5.1 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9
5.2 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9
5.3 导架的安装 10
5.4板桩施打 10
5.5板桩的拔除 12
5.6 基坑开挖 13
5.7 基坑监测 14
6、质量保证措施 17
6.1质量目标 17
6.2质量管理措施 17
6.3质量保证措施 18
7、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20
7.1安全目标 20
7.2安全管理体系 21
7.3安全生产措施 22
8、环境保护 24
9、文明施工 25
10、危险源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 26
10.1危险源分析和评价 27
10.2应急预案 28
10.3 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39
10.4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41
10.5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4
11、钢板桩围堰计算书 45
框架涵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施工图》
《铁路桥涵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铁路桥涵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3—200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
1.2编制目的
为使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加强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我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及合同工期的实现为目的,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文件及法律法规,特制定该专项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XXXXXX框架涵涵身全长65.18m,总宽27.6m,涵身形式为双孔12*6m,用途为排洪。涵洞基础采用PHC管桩,管桩长20m。管桩顶设计1.5m厚C35钢筋砼承台,涵洞底板厚1.1m,顶板及墙身厚0.9m。
框架涵位于稻田地,周边无管线及建筑物。
框架涵原地面实测标高3.94m,基础底标高-3m,开挖深度6.94m。
2.2水文地质
2.2.1 工程气象
该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受海洋对气候调节作用,建筑气候区划属ⅢA区,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丰富,台风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达39.3℃,极端最低气温-4.5℃;本区域冰冻日数少、高温日数少,对工程施工和安全运行较为有利。
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6mm,日最大降雨量256.61mm,年降雨量分布不匀,降雨集中于4~6月的梅雨期和7~9月的台风期;暴雨较为频繁,是省内暴雨最多的区域之一,在设计、施工和运营时应予以重视。年平均蒸发量1310.5mm,7~9月蒸发强烈;每年3~4月份多大雾;空气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81%;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为10%左右。在降水较少的冬季,相对湿度较小;在降水高峰期的5~8月相对较大,尤其是梅雨期的6月最大,相对湿度为88%~91%。
2.2.2 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报告,该处岩土层主要有:
(1)0:填筑土,黄褐色,松散,潮湿,0-1m为种植土,夹有植物根系,土质均匀,切面光滑。
(2)1:淤泥,灰色~褐灰色,流塑,切面光滑,高灵敏度,高压缩性,含少量腐殖物和贝壳碎屑,夹薄层粉细沙。基本承载力45Kpa。层厚9m。为:15.6KN/m3;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Φ2.82°;粘聚力C:6.08KPa。
(3)3:圆砾,灰色,稍密,饱和,粒径10-30mm,含量占40%,基本承载力150Kpa,层厚5m,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Φ30°,粘聚力C:0KPa,r=19KN/m3。
(4)1: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含铁锰质结核和氧化斑点。基本承载力180Kpa,层厚3m,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Φ18.37°,粘聚力C:15.67KPa,r=19KN/m3。
3、总体部署
3.1总体施工方案
XXXXXXXX框架涵为双孔框架涵,两孔间沉降缝3cm,框架涵基础为PHC500管桩。施工时先施工管桩,管桩施工完成后在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施打拉森钢板前先将表层1m厚土方挖除,以减少基坑顶部土方对钢板桩的压力。双孔涵洞分副施工,先施工单孔涵洞,四周全部采用钢板桩支护,围堰总长110m,待单孔涵身完成后,拔出钢板桩,在进行另一孔支护,支护采用3面围护。淤泥层中水平渗透系数4.8×10-7cm/s,垂直渗透系数5.4×10-7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