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昆虫分类学 Ⅰ无翅亚纲 Apterygota 特点 ●原始无翅,体型小。 ●口器咀嚼式,但多陷入头部,形成吸收 形式----内藏式。 ●成虫腹部具有腹足或称退化足。 ●分布广,一般陆栖,喜潮湿。 一、弹尾目Collembola 通称“跳虫” 体微小,长形或近圆球形,体长0.2-10mm。 口器内藏式咀嚼式;眼不发达,触角4-6节,有的具角后器(感觉) 胸足的胫节与跗节愈合,爪1个,小爪1个 爪形垫);原生无翅。 腹部最多6节,有3对特化的腹部附肢: 第1腹节腹面:粘管; 第3腹节腹面:握弹器; 第4或第5腹节腹面:弹器。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主要营两性生殖,也有单性生殖。 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也有生活在水面上的)。 多以腐殖质、菌类、地衣为食,也有为害农作物或花卉的。如圆跳虫。 1.全世界6 000种 2.中国报道190余种 3.分属1目4亚目16科 分 类 二、原尾目protura protos-原始,oura-尾)通称:原尾虫,蚖(分类) 体微小,细长,0.5--2毫米。白色或无色。 口器内藏式。 无眼,无触角,有一对“伪单眼” 触角遗迹 。 前足特别长,有触角功能。 跗节1节,爪1个。 腹部12节,无尾须,1-3节各有一对退化腹足。 生物学特性 增节变态。 原尾虫终生在土壤中渡过,主要以寄生在植物根须上的菌根菌为食,同时也是捕食性昆虫猎取的对象。 ? 原尾虫的栖息环境非常广泛,适应性也较强,是遍布世界六大地理区的类群。 一年2-3代。 载止1995年全世界已记录10个科69属和649种。我国共记录164种。 为意大利昆虫学家F. Silvestri于1907年建立。 中国1956年杨集昆在陕西华山第一次采到。 尹文英.1999.中国动物志:原尾纲.科学出版社,pp.1~510 分 类 三、双尾目Diplura(diplos-双,oura-尾)通常叫:双尾虫、铗尾虫, (分类) 体细长,约5--10mm。 口器内藏式。 无眼,触角丝状或念球状,多在20节以上。 前胸小,中、后胸相似,跗节1节,爪2--3个。 腹部11节,多数节上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 尾须发达,丝状或钳状。 生物学特性 ? 1.尾虫是1类广泛分布的小型土壤动物 。 ? 2.表变态,最多一生蜕皮可达40次左右。 ? 3.双尾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 4.以活的微小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根和动植物的尸体和碎屑作为食物。 5.双尾虫行体外受精。 ? 1.全世界 800余种 ? 2.中国不详 ? 3.分属1目2亚目9科 附:谢荣栋.1992.双尾目.见:尹文英等著: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科学出版社,457~473页 分 类? (1)属中、小型昆虫,体表常密被形状多样的鳞片。 (2)复眼大,接触; (3)触角长丝状,常30节以上; (4)口器咀嚼式,下口式;下颚须7节,很发达;下唇须3节,长而明显; (5)胸部3节,前胸稍狭窄,无翅; (6)3对胸足形状较相似,分别有由亚基节、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3个跗节组成,具爪1对。 (7)腹部共11节,腹部2-9节有成对的刺突; 8 尾须长,有长中尾丝. 1.形态特征 四、石蛃目Archaeognatha 2.生物学 (1)表变态。随着不断地蜕皮,仅在个体增大、性器官的成熟、触角及尾节的增长方面有些变化。 (2)卵的休眠期约9个月,具6个或6个以上的幼虫期,蜕皮过程较快,需4-5min。 (3)寿命可达3年。 (4)主要栖息在阴湿处,如苔鲜和地衣上、石缝中、靠近海边的岩石上。 (5)食性以植食为主,如腐 败的植物、菌类等,也有个 别取食动物性产品。 3.分类概况 全世界已报道65属(和亚属)约250种,2科:光角蛃科(Meinertellidse)和石蛃科 Machilidae 。光角蛃科多数分布在南半球,我国现今尚未发现该科种类。石蛃科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北半球,分3亚科。我国现已发现5属12种,如:浙江跳蛃 Pedetontus V. zhejiangensis Xue et Yin ,分布于浙江省天目山。 五、衣鱼目(Zygentoma )又称缨尾目(Thysanura) 体细长,10-20mm,柔软,被有鳞片; 咀嚼式口器,正常,外露。 无翅; 复眼退化,互不相连; 触角长,丝状,30节以上。 胸足跗节2-5节,爪2-3个。 腹部11节,多数腹节具刺突和泡囊。 具一对长尾须和一条中尾丝。 衣鱼头部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末期幼虫到性成熟亦须经过较长的生长期,共需蜕皮13次,即使性成熟后仍继续蜕皮,最多可达60次。 多数生活在野外,少数生活在室内。 野外的以腐植质、菌类、地衣、苔藓等为食。 室内的以谷类、浆糊、纸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