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古典诗词音乐教育初探范文4.doc
中学古典诗词音乐教育初探范文4
心洗流水”。虽如此,我们还是能从这句描写音乐的语句中感受到琴声的其铿锵与有力。李白还有一首有名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没有对音乐的声响做直接的描写,只是作者在听曲的过程中,内心泛起一点小小的涟漪,遂成此诗。从“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描写中,我们大致可以揣摩这首曲子可能是比较伤感的,比较舒缓的乐曲,李白触景生情,遂谓之折柳之音。唐代白居易有一首非常有名的《琵琶行》,这是他在聆听琵琶女弹琴,此声凄婉之至,竟感动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遂哭成此诗。这首诗有不少诗句是对音乐声响的直接描写。诗中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又称“批把”,汉代刘熙《释名. 释乐器》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而唐朝又是琵琶的发展高峰。故在唐朝的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琵琶演奏的记载。“大弦嘈嘈如急雨”是描写音乐的急,快,塑造了音乐繁密的声势。而“小弦切切如私语”,在一阵疾风暴雨之后,展现的是雨后大地一片清新的景象,一种轻幽的音韵。“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是琵琶清脆而和谐的声音。随后乐曲变的悠扬而明快。就在此刻,乐曲变的低沉而冷涩,整个音响的进入显得那么的突然;“嘣”的一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进”,音乐又变得突发而激烈,像铁骑在奔驰,如刀枪交争,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在刚劲而激越的一声中结束了全曲。这首诗用诗化的语言将琵琶曲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阅读之中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震撼。诗歌与音乐的语言一样,是对心灵情感的诠释,因此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形成内在的谐和的统一,这就是两种艺术形式能够互为依托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词是对音乐的补充。我国古代记谱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历史悠久。早在周代,也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七世纪,距今三千多年以前,就产生了以文字形式为主的音乐记谱法。孔子著《礼记.投壶》一篇中有一段以“口”、“○”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文中写到“鼓○□○○□□○□○○□半○□○□○○○□□○□○鲁鼓○□○○○□□○□○○□□○□○○□□○半○□○○○□□○薛鼓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鲁鼓○□○○□□○○半○□○○□○○○○□○□○薛鼓○□○○○○□○□○□○○○□○□○○□○半○□○□○○○○□”,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听到那阵阵击打之声,但是我们从这段文字中还是依旧能感受得到音乐节奏的铿锵和气氛的热烈。其二,记谱法多样,不统一。除了产生在周代的吕字谱和宫商字谱以外,在隋、唐时期,又有了管色谱、琵琶谱和古琴的减字谱等多种记谱方法。到了宋代,就有了又增加了工尺谱。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也还曾出现过“声曲折”的记谱方法,即用一根长长的曲线,表示音的高低走向。它们都无法准确无误地将乐曲记下,只能记一个大概或者仿佛,而后人更无法将所记的曲子全部、准确地重现出来。因此每个时期的记谱法都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乐谱无法流传至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诗歌的韵律以及它的标题(词牌)等要素,大致也可以推测出关于乐曲的一些信息。
第一,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韵律进行推测。我们的汉字具有声,顿,韵,律的特点。所谓“声”,是指的声音的高、底、长、短。这就产生了诗的音高和节奏。汉字与音乐的旋律的高低起伏乃至旋律走向都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拿骆宾王的《咏鹅》为例。第一个字是“鹅”,为阳平声,此时音乐曲调有可能是上行的或者是平行的,但是绝对不可能是下行旋律。我们当代的许多歌曲都因为作者不懂字与音之间的关系,作了与字的读音不恰当的音乐旋律,使我们根本无法唱准歌词。并且由于这个字的读音是短暂的,迅速的,轻巧的。因此,音乐在这个字上也不会以长音形式出现。再比如我们朗读李白的《蜀道难》,开头是这么一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读起来感觉是什么啊,绝对不能是抒缓的,宁静的,忧伤的。而是高亢的,激昂的。所以,假如李白这首作品是有古乐的,那么我们大致还是可以看出,这首音乐不会是四平八稳的,一定还是有一些冲劲的。再说“顿”。我们读诗词,不可能一口气读完,中间总要休息一二,但是这休息又不是随时随地任意休息的。这个停顿是建立在诗词作品完整意义上的自然停顿。就犹如音乐作品当中的“气口”一样,只能在音乐的“气口”处,才换气,休息。结下来说说“韵”。韵可以分为两种,朱光潜在其《诗论》中讲“一种是句内押韵,一种是句尾押韵。”韵与声音也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最后再讲讲“律”。我们还是得先解决这一概念,即什么是“律”。这里的“律”指的是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