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答案汇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单选题 1-5 ABDBB 6-10 BCAAB 11-15 BDBBD 16-20 CBACC 21-25 CDBAA 多选题 1-5 ABCD ABC ABCD ABE ACE 6-10 ABCD ABCD ABC BC ABCDE 11-15 ABC ABCD BCD ABCDE ABCD 16-20 ABC ABCDE ACE ABC BCD 21-25 ABDE ABCD ABCDE AC ABCD 判断题 1-10 错对错错对 对错对错对 11-20 错错对对对 对对错对错 21-30 对错对对错 错对对对错 31-40 错错错对错 对对错错对 41-50 错对错对错 对错错错对 简答题 1、被试者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同一被试者既为实验组提供数据,也为控制组提供数据,因此无需另找控制组的被试者。被试者间设计是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2、A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反应,也称简单反应时间。B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C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英语多个刺激中的那个实现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呈现不反应。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3、闪光临界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1)光相强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2)刺激面积: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的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3)在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有较高的空间视觉敏度。(4)另外声音、味觉、嗅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4、效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信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5、反应时: 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反应时间是个体内部几部分操作时间之和,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作出反应所耗费的时间。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1)刺激强度(2)刺激的时间特性及空间特性(3)所刺激的感觉器官(4)被试的机体状态:机体的反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年龄,反应时间与练习,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6、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检查视敏度常用的刺激项目有:察觉、再认、解象和定位。觉察测试采用了一条线或一个点,只需让被试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再认即医学上用的视力表,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公式:V=1/α。解象采用等宽黑白条纹图案进行测试,以可分辨最佳栅条为视敏度指标,一般以空间频率来表示。定位用游标测定视敏度,是让被试者辨别某一根先对应于另一根线的唯一,被试者须区别上面的线是下面一条线的左边或右边。 7、在心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 (1) 排除法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 (2)恒定法 。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 (3) 匹配法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 (4)随机化和平衡法 。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5) 统计控制法。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统计控制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 8、部分报告法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