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月初六“送穷”风俗介绍2015年春节资料.doc
[2014年]正月初六“送穷”风俗介绍2015年春节资料
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送穷 - 基本解释
1、旧时驱送穷鬼的一种习俗。其时日多有不同:
(1)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唐韩愈《送穷文》李翘注:“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唐姚合《晦日送穷》诗之一: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2)以正月二十九日为送穷日。《岁时广记·月晦》引《图经》:“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3)以正月初六为送穷日。《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4)以正月初三为送穷日。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远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
2、指宋文天祥被俘发送穷北事。语出宋文天祥《正气歌》:“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穷北,指荒远的北方。
送穷 - 历史来源
送穷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三个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
送穷 - 送穷仪式
送穷风俗具休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送穷 - 日期说法
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六种说法:
(1)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唐·韩愈《送穷文》李翘注:“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唐训方 《里语徵实》引《四时宝镜》:“正月晦日衣敝食糜,是日祀於巷,曰送穷鬼。”明#8226;陈耀文《天中记#8226;晦日#8226;送穷鬼》:“高阳氏子瘦约,好衣弊食糜,正月晦日巷死。世作糜,弃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穷鬼。”唐韩鄂所撰的《岁华纪丽》一书中也写道:“孟春晦日(即农历每月最后一日),甫聚行乐,送穷。”
(2)以正月二十九日为送穷日。《岁时广记#8226;月晦》引《图经》:“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3)以正月三十日为送穷日。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8226;河南#8226;洛阳风俗琐录》:“腊月三十送穷鬼,与南方送更饭相同。”
(4)以正月初三为送穷日。清顾禄《清嘉录#8226;小年朝》:“《远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
旧日广州人认为年初三是“赤口”,是不能去拜年的。他们在家打扫房屋和灶头,将垃圾、灰尘送出家门。更有甚者会把废旧的家具以及大件的器物烧掉,再把灰烬倒入珠江河。这些,被旧日广州人视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