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发酵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谷氨酸的发酵与提取 谷氨酸简介 味精简介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实例 谷氨酸简介 L-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多种食品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 谷氨酸最重要的用途是生产味精,味精是谷氨酸一钠盐(Monosodium Glutamate),作为一种食品风味增强剂,是食品的一种基础调味成分,是人体营养物质之一。成年人可以无疑虑地按个人的喜爱程度摄取(0.12公克/公斤体重)。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味精,可以提高食品的鲜度,增加食欲。 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但它可以作为碳氮营养参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谷氨酸在被人体吸收后易与血氨形成谷氨酰氨,能解除代谢过程中氨的毒害作用,因而能预防和治疗肝昏迷、保护肝脏。 另外谷氨酸作为神经中枢及大脑皮质的补剂,对于治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味精简介 味精简介 味精简介 味精简介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1946年,美国农业部研究所Lockwood等发现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的好气培养荧光杆菌是有?-酮戊二酸的积累,并发表了采用酶法或化学方法转化酮酸为谷氨酸的研究报告。 1956年日本人木下与朝井分别报道了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糖类生产谷氨酸的研究,并于1957年实现谷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之后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即取代水解法成为工业生产谷氨酸的主要方法。 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谷氨酸都由发酵法获得,谷氨酸发酵是氨基酸发酵的开端,是微生物积累含氮初级产物的最早例子,以此为转机,其它氨基酸、核酸发酵迅速发展,形成了新型发酵工业。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1958年,我国也开始了谷氨酸发酵研究。1960年,周光宇和钱存柔先后连续报道了产谷氨酸细菌?-酮戊二酸短杆菌2990-6 (Brevibacterium ketoglutamicus 29906)的分离筛选、分类鉴定和代谢方面的研究,但是该菌未能应用于生产。 1961年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发酵室分离筛选到一株谷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No.617(Brevibacterium flavum No.617 ),并于1964年通过2500L罐的中试鉴定,不久在上海天厨味精厂正式工业化生产。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1962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地分离筛选到两株谷氨酸产生菌,分别命名为北京棒杆菌AS 1.299(Corynebaclerium Pekinese AS1.299)和钝齿棒杆菌AS 1.542 (Corynebaclerium crenatum ASl.542 ),并于1965年采用上述两菌实现了在30M3发酵罐谷氨酸发酵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973年杭州味精厂、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分别成功选育到两株谷氨酸生产菌,分别命名为钝齿棒杆菌B9 ( Corynebaclerium crenatum B9)和天津短杆菌T613 (Corynebaclerium tientsinese T613),这两株菌种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优良菌种的发现与改良,我国味精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1991年,张克旭、陈宁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不对亲株作任何诱变的前提下,成功地使天津短杆菌TG-866和钝齿棒杆菌B9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兼有两亲株遗传性状——细胞个体大、产酸高的融合子F263和F288。首先研究了两亲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均超过了99.9%,再生率分别为23%和28%,原生质体融合率为3.2×10-5。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F263与F288的产酸率分别为8.4%和8.03%,转化率均在50%以上。经连续10次摇瓶传代,发现该融合子是稳定的。该菌株己在多家味精厂推广应用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产生菌株特点: 革兰氏阳性 不形成芽胞 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 在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 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发酵工艺的研究至关重要。发酵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组成、pH,温度、溶氧水平等都明显地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 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菌种扩大培养 1、斜面培养:主要产生菌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节杆菌属。 我国各工厂目前使用的菌株主要是钝齿棒杆菌和北京棒杆菌及各种诱变株。 生长特点:适用于糖质原料,需氧,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斜面培养基: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组成的pH7.0-7.2琼脂培养基,32℃培养18-24h。 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7.0。1000ml装180-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