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气压的测量 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 海拔高---气压 海拔低---气压 气温高---气压 气温低---气压 山谷风 白天 夜晚 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的作用下,高空大气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A B C 为何A点出现从低压流向高压? 先有垂直运动再有同一海拔的高低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方向的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 根本 原因 直接 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会产生大气的 热力环流,而地面的冷热不均在 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够举出一 些例子吗?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中午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傍晚 关于这两幅画你能看出什么现象吗? 如果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那么海陆间还会有温差吗? 同一时段,造成海陆温差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不同时段,海陆 的温差会有变化吗? 2、请运用热力环流 的原理画出海陆间大气运 动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冷 热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海风 陆地 海洋 冷 热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陆风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热力环流的实例呢? 市区 郊区 郊区 无论白天或晚上,城市和郊区的冷热状况有何不同?为什么? 根据冷热状况的分析,市区和郊区间的大 气怎样运动? A B C 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 化工厂,从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应布局 在什么地方较合适? 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依计将司马懿之众诱入谷中…… 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谷风 山风 白天山坡增热剧烈,空气自山谷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冷却较快,空气自山上沿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1030 1020 1010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风向 理想状态下的风向 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垂直于风向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地转偏向力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2、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北半球高空的风向 2、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百帕) (高) (低)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北半球) 风压定律: 背风而立 低压在左 高压在右 * * * * * * * * 第一节 地球大气的密度、温度、压力、组分和电磁特性等都随高度而变化,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特征。 低层大气 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对流层的特点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大约每上升100 m,温度降低0.6摄氏度 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 (“对流层”因此而得名)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最活跃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 平流层的特点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热源来自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紫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血操作PPT课件.pptx VIP
- GB 55030-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docx VIP
- 消防安全知识学习防患于未燃消防安全主题宣讲PPT.pptx VIP
- 测量复核、挖孔桩记录、隐蔽记录、地基检测记录表格.doc VIP
- 课程思政领航课《财务会计》项目九任务1:长期借款(利息计算).pptx VIP
- 游乐设备吊装解决方案.doc VIP
- 赛多利斯用于生物反应器的软件应用程序.docx VIP
-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docx VIP
- 羟基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最佳配比(上)——相同固体含量、不同羟基含量树脂固化成膜与漆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VIP
- 初一基础100题合并同类项精选题..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