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第13课教案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解析.doc

高一必修二第13课教案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中国近代铁路、水运、航空及邮政、电报发展变化的史实。 ②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特点。 ③分析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提供图片和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试论结合的能力。 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③身临其境,进行辩论,提高学生感悟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先进的中国人(如詹天佑、冯如等)为救国救民,积极发展近代的交通与通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培养其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教 本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进步。贯穿本课的线索就是一个“变”字,只有说清楚“变”,才能分析“变”的原因和影响。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史实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原因和影响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实现,并通过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通过图片资料和联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名称 状况(地位或影响) 清朝末年 1876年 淞沪铁路 中国境内最早的铁路。清政府赎回并拆毁 1881年 唐胥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888年 “紫光阁铁路” 宫廷专用铁路 1909年 京张铁路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到1911年 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时期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身临其境】 教师:铁路的修建引发了清朝朝野激烈的争论,将学生分成支持派和反对派,分别阐述理由,展开辩论。 学生: 反对派:①铁路汽笛会造成噪音污染; ②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那么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势必失业与挨锇; ③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④便利列强运兵; ⑤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等。 支持派:①噪音污染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得以解决; ②铁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就业途径; ③如果让外国人修筑铁路,那么更易控制铁路为所欲为; ④雇洋匠可以学习其科学技术,待中国人学成必能自建铁路。铁路的修筑还有很多的益处,如有利于加强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开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教师总结: 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有一定道理,但实质上这些理由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分不开的,会破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由于铁路的优越性和救亡图存的紧迫性,到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 【典例·展示】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 (3)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 学生: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如摘抄材料原句内容也可)。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京张铁路,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2、近代中国水运和航空的发展状况(由学生回答)教师直接展示学案内容 水运 时期 发展状况 清朝末年 鸦片战争后 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挤占中国航运业 1872年 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 1900年前后 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增多,但始终在列强的排挤中艰难发展 民国时期 水运依然艰难发展 航空 时期 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 1918年 真正起步——开始研制水上飞机,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五大民航路线 1918年后十年间 较快发展 解放前夕 中国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 教师:除了火车和轮船、飞机等远程交通工具,你知道还有哪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