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下午食品卫生基础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有毒动植物中毒 名称 有毒成分 甲状腺中毒  甲状腺 动物肝脏中毒 维生素A 发芽马铃薯中毒 龙葵素 四季豆中毒 皂素 鲜黄花菜中毒 秋水仙碱 有毒蜂蜜中毒 钩藤植物的生物碱 白果中毒 银杏酸、银杏酚 (1)河豚鱼中毒 ①毒性物质 河豚,又名气泡鱼,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 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 河豚毒素包括:河豚毒、河豚酸、河豚肝脏毒素和河豚卵巢毒素。毒素集中在卵巢、 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肌肉不含毒素。春天产卵期时毒性最强。 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后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的麻痹。 ② 临床表现 A 潜伏期:病情发展快,后半小时至3小时出现症状。 B 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手指、口唇及舌有刺痛;然后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和腹泻;伴有四肢麻木,然后肌肉瘫痪、行走困难、共济失调等瘫痪装。 ③ 急救方法:迅速要抢救、主要是对症治疗。 A 催吐、洗胃、导泻;在催吐、洗胃后急送医院救治。 B 静脉滴注5%葡萄汁生理盐水500~2500毫升、吸氧、1%盐酸士的宁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3次。 ④ 预防 A 加强卫生宣教。 B 加强对河豚鱼的监督管理. (2)鱼类组胺中毒 ① 组胺中毒机制:海产青皮红肉鱼组氨酸在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组胺蓄积导致中毒。 ② 组胺中毒临床表现 A 潜伏期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B 症状特点: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 C 表现:神经血管症状明显,皮肤充血症状,伴荨麻疹等症状。 ③ 组胺中毒治疗:抗组胺药治疗加对症处理。 ④ 预防 A 选择新鲜的青皮红肉鱼。 B 烹饪方法:浸泡;红烧或清蒸。 C 过敏者最好不吃。 (3)毒菌中毒 ①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②中毒的临床症状 A胃肠炎型:剧烈腹泻。 B神经精神型:幻觉。 C溶血型 :溶血性黄疸。 D多脏器损伤型 E 日光皮炎型 ③急救措施 A 及时到医院诊治 B 加快毒物排出  C 各型毒菌的治疗 神经精神型(阿托品)          溶血型采用激素疗法(激素)          肝肾损害型(二巯基丙磺酸钠)    4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1)引起中毒的原因 ① 误食工业用亚硝酸钠。 ② 腌制肉制品(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制)。 ③ 泡菜。 ④ 变质的蔬菜。 ⑤ 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 ⑥ 肠道功能不全患者过食蔬菜。 (2)中毒机理 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3)临床症状 A 潜伏期:短(10多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 B 头痛、胸闷、腹泻;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严重者反应迟钝、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4)急救与治疗 ① 对症治疗: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利尿,纠正其酸中毒,给予吸氧及其它对症处理。 ② 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兰(美兰) 注射:1-2mg/kgbw;1%美兰(高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口服:3 -5mg/kgbw。 (5)预防措施 ① 注意蔬菜食用卫生。 ② 严格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要求与卫生标准。 ③ 避免使用苦井水煮粥。 ④ 避免误食。 * * * ①鱼、肉中的亚硝胺 盐:中可能会带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粗盐中可含有的杂质亚硝酸盐较高,可使亚硝基化合物高达数十至100μg/Kg), 发色剂:(亚硝酸盐、硝酸盐 ) 胺:动物肉尸中分解产生胺。 动物食品加热时,产生胺类、亚硝基吡咯烷  含量:(几μg/Kg~数十μg/Kg) 酪氨酸   大麦碱  亚硝基化大麦碱     中间体    二甲基亚硝胺 ②啤酒中亚硝胺 ③霉变食品中也有亚硝基化合物的存在 黑曲霉、串珠镰刀菌、扩张青霉等9中霉菌在使玉米面霉变时,其中的硝酸盐与仲胺都增加了25~100倍。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化合物都可转化为亚硝胺。 (2)亚硝胺的毒性 ① 急性毒性: 肝小叶中央坏死、继发肝硬化 ② 致癌作用: 多种实验动物致癌、诱发多器官癌、多种途径摄入致癌、冲击量与小剂量都致癌、通过胎盘引起子代致癌。 ③ 致畸作用 ④ 致突变作用 (3)亚硝胺中毒的预防措施 ①改进食品加工:降低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降低加工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②施用钼肥 ③提高维生素c等亚硝基化阻断剂的摄入量 ⑤制定标准 (4) 国家标准 海产品   N-二甲基亚硝胺≤4μg/Kg       N-二乙基亚硝胺≤7μg/Kg 肉制品   N-二甲基亚硝胺≤3μg/Kg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