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c4_张重义-基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和连作障碍的研究启示.docVIP

000000c4_张重义-基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和连作障碍的研究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张重义1林文雄2(1.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郑州4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350002)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在“亚最适”环境条件下生长,其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强烈的根本原因。指出道地药材的形成是在环境中“亚最适”生态因子(群)胁迫下,基源植物(特征)遗传基因的表达而决定的。因此,彰显并确保中药材道地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关键措施是 “亚最适”环境中生态因子(群)的调控。 关键词 药用植物化感自毒连作障碍亚最适环境生态控Study on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and Allelopathic Autotoxicity in Medicinal Plants ZHANG Zhong-Yi1,2, LIN Wen-Xiong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中药材农业生产实际上是在“气候-土壤-药用植物(作物)-农艺措施(人)”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可控因子,采取应变栽培技术,使药用植物在“亚最适”环境条件下稳定生长,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中药材(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但是,由于耕地有限、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种植条件等因素限制,药用植物栽培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随着药用植物年龄增加或栽培地连作,植株生育不良,中药材品质和产量大幅度下降,如地黄、人参、三七、太子参、黄连、当归等。由于近年来中药材需求不断增加,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的面积越来越大,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植物化感自毒作用正是药用植物发生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就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为解决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连作障碍、地力衰退等问题,逐步改变传统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技术,为促进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和中药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药用植物的化感与化感自毒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供体,Donor) 产生并以挥发(Volatilization) 、淋溶(Leaching) 、分泌(Excretion) 和分解(Decomposition) 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而影响邻近伴生植物(杂草等受体,Receiver) 的生长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当受体和供体为同种植物时产生抑制作用的现象,为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Allelopathic autotoxicity),即植物自身的分泌物,其茎、叶的淋溶物及残体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累积较多抑制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助于病原菌的繁殖,并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发病、死亡[2]。化感作用在作物连作障碍中的表现尤其显著,水稻、玉米、小麦、高粱、向日葵、大豆、棉花、油菜等都具有化感作用。这些作物的化感作用不仅表现在种间,种内的自毒效应也非常强烈,自毒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之一[2]。药用植物栽培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772729)(2006BAI09B03,2006BAI06A12-06)资助 际上是药用植物(作物)群体的管理,栽培的目的不是追求个体的无限生长,而是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安全、有效、产量较高的药材(农产品)。田间药用植物个体间通过雨雾淋溶、自然挥发、根部分泌和植株分解等途径释放到环境之中,并对其他植物或自身的生长发育产生起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统称为化感自毒物质(Self-allelochemicals)。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和变化比初生代谢产物与环境有着更强的相关性和对应性。植物中所发现的化感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主要分为水溶性有机酸、直链醇、脂肪族醛和酮、简单不饱和内脂、长链脂肪酸和多炔、醌类、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类黄酮类、单宁、内萜、氨基酸和多肤、生物碱和氰醇、硫化物和芥子油苷、嘌呤和核苷等14类[3]。这类小分子物质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很容易释放到环境中,从而改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进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