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顾鹏 一、真 菌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壁,无叶绿素 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 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 二、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菌 表浅部感染 真菌感染 深部感染 表浅部感染——甲癣 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 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毛霉菌 四、抗深部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从上个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发现并被用于临床的,为上个世纪30年代末从微生物发 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灰黄霉素; 1944年报道了唑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1949年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制霉菌素; 1956年报道了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 1958年灰黄霉素被用于临床; 同年,上市了第一个唑类抗真菌药物; 1960年两性霉素B被用于临床; 1962年报道了氟胞嘧啶的抗真菌活性; 1969年咪康唑和克霉唑(局部)被用于临床; 1990~1992年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开始在美国使用; 1993~1995年报道了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1995~1996年通过了第二个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 以及通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 1974年依康唑被用于临床; 1978年描述了阿莫罗芬; 1979年咪康唑制剂在英国上市; 1981年酮康唑口服制剂在美国通过; 同年第一个烯丙胺类药物萘替芬进入临床试验; 1987年开始研究开发多烯类药物的脂质体制剂; 1988年开始试验第一个棘白菌素类药物; 1997年通过了伊曲康唑口服溶液制剂; 2001年上市了第一个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 2002年美国首次上市伏立康唑。 2003年日本首先上市磷氟康唑。 2005年12月德国首先上市泊沙康唑。 2005年美国上市第二代棘白菌素类药米卡芬净。 2006年2月美国上市第三代棘白菌素类药阿尼芬净。 按结构分类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制霉菌素      咪唑类 :酮康唑 吡咯类         三氮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棘白素类: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 按作用机制分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烯丙胺类(特比萘芬) 吡咯类 两性霉素B (AmB) Amphotericin B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药效学 治疗许多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尚可作为美洲利什曼原虫病的替代治疗药物。 抗菌谱广 部分曲霉属(土曲霉菌)对本品耐药。 皮肤和毛发癣菌则大多耐药。 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无抗菌活性。 两性霉素B-药代动力学 几乎不被肠道吸收,静脉给药较为理想。 本药在体液(除血液外)中浓度很低,本药在肾组织中浓度最高。 本药半衰期约为24小时,蛋白结合率为91%-95%。 可通过胎盘屏障 肾脏排泄缓慢,在碱性尿液中药物排泄增多。 不易被透析清除。 两性霉素B-用法与用量 1-5mg 根据全身反应 0.6-0.7 (0.02-0.1 mg/kg ) mg/kg 每日或隔日增加5mg 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 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 肾脏 低钾血症 恶性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肝脏 血液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变态反应偶有发生。 注射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外用可有局部刺激。 两性霉素B-用药须知 当血尿素氮和肌酐值升高具有临床意义时,要考虑停药或减少剂量。 当一个疗程的总剂量大于5g时可引起永久性的肾功能损害。 本药与许多药物有配伍禁忌,因此宜单独滴注。 本药宜缓慢避光滴注,常规制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4至6小时或更长。 本药不可用NS稀释,因可产生沉淀,故应用5%GS稀释,浓度不超过1mg/ml。 本药静脉滴注前或静脉滴注时可给予小剂量(2至5mg)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反应。 本药治疗如中断7日以上者,需重新从小剂量(0.25mg/kg)开始,逐渐增至所需量。 静脉滴注时可在输液内加入肝素或间隔1至2日给药一次,以减少局部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应避免药液外漏导致局部刺激。 两性霉素B-相关新药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商品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