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觉器官 视觉器官是人体感受光波刺激的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组成 一. 眼球的构造 一 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内膜三层 1.纤维膜 外膜 :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1 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无色透明,富含感觉神经末梢。 2 巩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眼球的作用。 ● 角膜缘:为巩膜与角膜的相接处 ●巩膜静脉窦:角膜缘深部的环形小管,为 房水循环的重要通路。 2.血管膜(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 虹膜:位于角膜与晶状体之间,中央为瞳孔 外表面:含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 瞳孔扩张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内表面:色素上皮 ●虹膜角膜角:虹膜与角膜的夹角 2 睫状体: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后2/3为睫状环,前1/3为睫状突。睫状突发出许多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其位于睫状突内侧的纤维环形,而位于外侧的纤维前后纵行。睫状肌受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睫状突向内伸,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加大,以适应视近物。 3 脉络膜:位于中膜的后2/3,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3.视网膜(内膜): 位于中膜内面,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主要位于后2/3具有感光功能的视部。 ●视神经乳头:为生理性盲点 ●中央凹:为视觉最敏锐部分 2.瞳孔的调节: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后,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 一个向前移动的 物体时,两眼球同 时向鼻侧会聚的 现象称为眼球会 聚。使物像分别 落在两眼视网膜 的对称点上,使视 觉更加清晰和防 复视的产生。 三.眼的感光换能机能 一 视细胞功能的二元学说 1.视杆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之联系的双极细胞、节细胞所组成。 ●视杆外段膜盘含视紫红质,对光刺激的敏感性强,可感受弱光,但只能区别明暗而不能分辨颜色 ●多个视杆细胞经少数双极细胞会聚于同一个神经节细胞 ●光敏度:在生理条件下引起光觉的最小光强称为光阈,光阈的倒数为光敏度。 ●越靠近视网膜的边缘,视杆细胞越多,光敏度越高,称为暗视。 四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1.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电位为分级的超极化电位 2.cGMP是光感受器光电换能的信使 3.视网膜对图象信息的初步分析 1 外网层细胞的缓慢分级电变化 2 无长突细胞的瞬变性反应 3 神经节细胞的整合作用 六 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⑴概念:指从明处→暗处,最初看不清→逐渐恢复暗视觉的过程 约25~30min 。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的含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 2.明适应: ⑴概念: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 耀眼的光感 →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 约1min 。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二 中耳 1.鼓室:为颞骨岩部内不规则的小气腔。 外侧壁:鼓膜 内侧壁:含前庭窗和蜗窗 听骨链:每侧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 连接成的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增强振压 1.3倍 ,减小振幅 约1/4 ,防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2.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鼓室的通道,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 2 半规管 前半规管----与颞骨岩部长轴垂直 后半规管----与颞骨岩部长轴平行 外半规管----水平位 ●膜壶腹内有壶腹嵴,其结构与位觉斑相似 二.听觉器官生理 一 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耳蜗的适宜刺激:20~2*104Hz的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104~5*108Hz的声为超声 。 ●听阈----产生听觉所必须的最低声音强度,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是1000~3000Hz的声波。 ●最大可听阈----人所能忍受的最大声音强度。 ●听力----是指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的范围 ●声音强度以分贝 dB 表示:公式为NdB 10logE/E0 E0 1016W/cm2,E为欲测知的音强 二 声音的传递 声波→外耳道→ 鼓膜→锤骨→砧骨→ 镫骨→卵圆窗→外淋巴→内淋巴 → 基底膜→ 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听觉 ●鼓膜与卵圆窗的面积比为16:1,听骨链杠杆系统长短臂之比为1.3:1,故声波经中耳的传递过程中振动力量增加约20倍。 三 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1.耳蜗对频率分析的机制 ●部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兴奋部位是频率分析的依据。 ●冲动频率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使听神经兴奋后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冲动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 ●行波学说: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也不同,行波振幅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