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化学品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剧毒化学品 主讲: 何长根 剧毒化学品 一、定义 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二、判定界限 *经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的固体; *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00mg/kg的固体、液体; *经呼吸道吸入毒物气体,*半数致死浓度LC50≤500ppm/L(气体)或2.0mg/L或0.5mg/L(尘、雾)。 剧毒化学品 三、分级 总 分 A B两级 细 分 无机类 有机类 A B A B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四、剂量与毒性 辨证 两面性 剂量大 ≈ 毒性 砒霜 氰化物 水 酒 沙尘 剧毒化学品 五、物理性质对物质毒性的影响 溶解度 毒物溶解度越大,表示在血液中相对含量越高,毒性就增强。如砷化物中的硫化砷由于溶解度很低,故其毒性不大。但应注意,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溶于脂肪或类脂质中,这样就可顺利地进入神经系统而显现毒性,如苯与甲苯等。 挥发性 物质的有毒挥发性越大,尤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某些有毒物质虽然毒性很高,但由于挥发性很低,故其在现场中有效毒性并不大。有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并不大,但挥发性很大,也是很危险的。 分散度 有毒物质的分散度越大则毒性越强,尤其是固体粉状物质,如鋅、铜、镍等金属,当其被加热熔融而形成烟状氧化物时,能产生显著的毒性,发生类似疟疾等疾病。 浓度和接触时间 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中毒现象越重。 环境温度、湿度 环境温度越高,有毒物质的挥发性越大,浓度就越高,毒性增大;环境中湿度越大,也会加强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强度(如氯化氢等),增强对人体的刺激。 有毒物质的联合作用 某些环境中可能会遇有毒物质同时存在的情况,共存毒物的联合作用有下面三种形式: (1)独立作用 几种毒物由于其作用方式、途径与部位不同,可对机体产生互不关联的影响,此时,混和毒性是各个毒物所致作用的相加,而不是剂量之和。 (2)相加作用 几种毒物在化学结构上属同系物,或结构相似,它们作用于同一部位时,其联合作用就表现为剂量的相加。 有毒物质的联合作用 (3)拒抗作用或加强作用 两个以上有毒物质同时存在时,一个毒物可以减弱或加强另一个毒物的作用。前者称拒抗作用;后者称加强作用。如氯和氨的联合是拒抗作用;一氧化碳与氮氧化合物联合为加强作用。 机体因素 有毒物质的毒性还和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大小和毒性作用部位有一定关系。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 呼吸道 最常见 最危险 肺泡和支气管吸收 粒度小挥发性大 腐蚀性毒性大 越严重 皮肤 由表皮屏障和毛囊 汗腺导管进入人体 高温 高湿 受伤 加剧渗入 消化道 误食 投毒 较少见 有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致突 遗传性物质DNA发生根本性突然性变异 化学毒物 物理辐射 病毒感染造成 不孕 早产 畸胎 苯 氯乙烯 甲醛等 致癌 某些致癌物,可导致体细胞突变,产生肿瘤 的作用 如亚硝酸盐 氯仿等 致畸 对胚胎不良影响 成长缓慢 功能不全等 生产环境、实验室防止中毒的技术措施: 1.以无毒、低毒的物质或工艺代替剧毒或高毒的物质或工艺。 2.设备密闭化、管道化、机械化,防止生产、实验中冲、溢、跑、冒事故。 3.隔离操作和仪表自动控制可以起到隔离作用,防止人和有毒物质直接接触。 4.要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 5.注意消除二次染毒源。 6.加强个人防护。 7.定期检查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