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什么是遗传? 神的安排 天赋 一 早期人们对遗传原因的猜测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达尔文 泛生论 魏斯曼 种质论 孟德尔 遗传因子假说 摩尔根 基因论 二 寻找遗传物质 萨顿的遗传染色体学说 达尔文的泛生论 1866年达尔文提出泛生论,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一种微粒(芽球),它决定所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各种微粒随着血液循环汇集到生殖细胞中。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微粒又不断流到不同的细胞中,控制所在细胞的分化,产生一定的组织器官。 达尔文(1809-82) 1885年,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认为:多细胞生物可分为“种质” 和“体质” 两部分,种质是独立的、连续的、能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体质是不连续的、不能产生种质。种质的变异将导致遗传的变异,而环境引起的体质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魏斯曼做了连续22代剪断小鼠的实验,来与“泛生论”论战。 魏斯曼的种质论 1865年, 孟德尔根据他8年的植物杂交试验结果,2月8日在当地的科学协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这一伟大的发现埋没35年后才重见天日。 1900年遗传学诞生。 孟德尔 (1822-1884)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 他认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负责传递的,遗传下来的不是性状,而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呈颗粒状,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里单个存在;杂交后的遗传因子仍保持独立,不融为一体,在杂种产生配子时,不同的遗传因子互不影响地彼此分离开来,并被分配到不同的配子里,完整地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未在亲代中出现的性状,仍能在子代中出现。 在此基础上,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指出:决定和传递性状的是遗传因子 基因: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使用基因一词代表遗传因子。 萨顿的遗传染色体学说 染色体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是染色体携带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从亲代传给子代。 摩尔根 (1866-1945) 摩尔根的基因论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证明了一条染色体有许多基因,提出了基因的连锁遗传规律。 认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由此,他获得了193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主要集中到蛋白质和核酸上的研究。 (1)早期人们认为蛋白质就是基因,各种不同的氨基酸就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单位。 (2)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4)1952年美国生物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1957年富兰克林·科瑞特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拆合实验,证明在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三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 事实: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两种细菌的比较 菌落 荚膜 毒性 R型细菌菌落 粗糙 无荚膜 无毒 S型细菌菌落 光滑 有荚膜 有毒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结论: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应该 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转化因子是蛋白质或DNA或糖类或脂类或┅┅ 结果: 假设: 实验: 从活的S型菌中分别提取 蛋白质 D N A 糖 类 脂 类 加入 培养R型细菌 的培养基中 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问题: 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 事实: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结论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思考:艾弗里的转化实验有哪些不足之处? 1952年美国生物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并于1958年提出了中心法则。 获1962年度诺贝尔奖 沃森(1928-) 和克里克(1916-) 四 遗传信息理论的兴起 1953年4月25曰《自然》杂志: 《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 作者:沃森(J.D.Watson)(美) 克里克(F.H.C.Crick)(英) 里程碑性的发现 James Watson(1928-) Francis Crick(1916-) 获1962年诺贝尔奖 美 妙 的 DNA 双 螺 旋 DNA双螺旋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1、标志着分子生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