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第1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第2题,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向正确。 等压线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 图1 、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 图2 、某时地面气压场图 图3 。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式 1 低压中心 如图1中乙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 中心为上升气流 。 2 高压中心 如图1中甲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 中心为下沉气流 。 3 高压脊 如图1中丙处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 低压槽 如图1中丁处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 鞍部: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 3.判断南、北半球 1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 风速 大小 1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如图3中乙地 . 2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如图3中甲地 . 5.判断季节 1 夏季 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 冬季 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 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B B [思维流程] 1.问题探究 1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 提示:①首先根据气压高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其次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确定风向。 2 暴雨形成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提示:低气压中心或低气压带,冷锋。 2.信息解读 * 栏目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学案导学 考点透析 图表破解 典题研析 把脉高考 演练提升 课后达 标检测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二 热力环流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 两个来源 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_________。 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________。 2 两大过程 ①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 增温。 ②大气增温:______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3 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点睛]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大气逆辐射 2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1.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