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明太祖朱元璋论述.doc

  1. 1、本文档共2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氏家谱 (编著:) 第三章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贫苦农家,先后做过长工放牛娃、乞丐小和尚;但自幼怀柔天下,尚有报国之志;积极参加反对元蒙血腥统治的起义队伍;凭借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勇敢和毅力,成功地推翻了元蒙对大汉民族残酷压迫型的统治;正向明太祖朱元璋《讨蒙元北伐檄文》所说:“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明太祖四十岁开国,一跃成为中国大明王朝的舵手。明太祖立国登基之后,牢记身处底层老百姓的疾苦“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下大力气抓两件事:一是严惩官僚腐败;二是致力安国富民。致使大明王朝延续中国历史276载!新中国领袖毛泽东先生曾赞誉说:“明太祖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 第一节:明太祖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农历9月18)-1398年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十)】,字国瑞,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民族英雄、明开国皇帝。太祖幼时贫困,放牛。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入郭子兴红巾军抗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被部下诸将捧奉吴国公;同年占集庆路,改应天府。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破诸路乱军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而后终结蒙元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诸地,建大明王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科举以朱熹“传注为宗”。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严惩腐败诛奸丞相胡惟庸,废丞相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权制。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逝于应天,享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第二节. 明太祖朱元璋身世 一.明太祖朱元璋祖先,起源于沛国相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与安徽省宿县地区)。中国宋、元朝时期,一支朱氏后裔从沛国相县,迁居长江流域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数年之后子孙繁衍,朱家成为当地望族。其中,从明太祖五世祖朱仲八开始,旅居通德乡朱家巷,以种地、养蚕为生。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长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三子朱百六(即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父);朱百六娶妻胡氏,生二子:长子朱四五、次子朱四九(即明太祖朱元璋之曾祖父);朱四九又娶妻侯氏,生四子:朱初一(即明太祖朱元璋之祖父)、朱初二、朱初三、朱初十;朱初一娶妻王氏生两子:长子朱五一、次子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即明太祖朱元璋之父)。 附: 明太祖世系 朱仲八(配陈氏) 朱六二 朱二十 朱百六(配胡氏) 朱五四 朱四九(配侯氏) 朱初一(配王氏)朱初二 朱初三 朱初十 朱五一 朱五四(朱世珍:配陈氏) 朱重一、重二、重三、重五 朱重四 重六 重七 朱重八(朱元璋) 从明太祖朱元璋祖上名字可以得知:朱家仅是普通黎民百姓。因元蒙残无人道的压迫型统治,将汉人列为社会第“四等贱民”;元政府规定汉族人不允许取正规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或者以出生重量为名。 自朱仲八到朱初一,朱家一直居住在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至朱初一时,正值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连年灾荒,兵乱不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朱家生活和其他黎民百姓一样本就苦不堪言,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朱家又被籍(定)为淘金户(沙里淘金),每年必定数、定期向官府交纳税金。句容并非产金之地,根本无金可淘,淘金户只能用自己生产的粮食,换来金子上缴。原本市面上的金子就少,大伙都拿粮食去换金子,造成后来:拿再多的粮食也难换到金子;金子不能如数按时上缴,轻则坐牢,重则杀头或充军发配。淘金户被逼无奈,只好丢弃田地、房屋,背井离乡,外逃谋生。 二. 句容移民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明太祖的祖父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在句容实在难以生存,便携长子朱五一(12岁)、次子朱五四(8岁),随逃难人群北渡长江、淮河,移至泗州盱眙县城北孙家岗。 孙家岗小村紧靠淮河,地势低凹;因黄河夺淮,长年遭受洪水灾害,致使民不聊生,大量百姓外逃,致使闲置荒地增多。朱初一和逃难的乡亲见有荒可垦,想着任凭自己淳朴、厚道、勤劳又有地可种,就不怕没有饭吃,因此定居下来,以垦荒种地为生;以辛劳节俭养子。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长子朱五一娶妻刘氏生四子:重一、重二、重三、重五(前三子生于泗州、重五生于钟离即今凤阳县);次子朱五四娶妻陈氏生四子二女:重四、重六、重七、重八。【前三子、二女均生于泗州的盱眙五河;朱重八即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28年9月18日生于盱眙县灵迹乡木场津里(今安徽省嘉山县明光区明东乡赵府村)。朱氏一家在此整整住了38年(公元1289-1327年)。 因此,明太祖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