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生理及常见病损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干生理及常见病损 目录 一. 脑干外部结构 二. 脑干内部结构 三. 常见病损及定位 1.2脑干的纵向区分 2.腹侧面 2.腹侧面 脑神经出脑干部位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 内部 结构 1.脑干内灰质 1.1脑神经核 7种性质 1.1.1一般躯体运动核 1.1.1一般躯体运动核 1.1.2特殊内脏运动核 人类的骨骼肌在胚胎时期由排列在躯干两侧的肌节和头部的鳃弓间充质演化而来 肌节--躯干肌、四肢肌、部分头部肌(舌肌、眼外肌)。 疑核 1.1.3一般内脏运动核 1.1.4特殊内脏感觉核 1.1.6一般躯体感觉核 1.1.7特殊躯体感觉核 1.2非脑神经核 1.2.2下橄榄核 上橄榄核是听反射中枢的一部分。主要接受双侧蜗神经核纤维的终止,发出纤维除加入双侧外侧丘系外,还止于脑干的某些运动核,参与声源的方向定位等,借以完成声响引起的各种反射。 1.2.4脑桥核 1.2.6蓝斑: 位于菱形窝界沟上端的深面。 蓝斑主要由含去甲肾上腺素 能神经元组成。其纤维联系 极为广泛,上达大脑皮质, 下至脊髓末端。其功能是 多方面的,参与调节躯体、 内脏的运动和感觉,影响下丘 脑的内分泌活动,维持觉醒状 态和镇痛调节等。 1.2.7下丘: 主要为中央核,接受外侧丘系纤维的终止,其传出纤维成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的中继站。下丘也发纤维到上丘,完成听觉反射时的头眼调整,如听觉惊恐反应。 1.2.8上丘: 上丘接受来自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下丘和脊髓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与眼肌运动有关的运动核及顶盖脊髓束等,完成视听反射。 1.2.9红核 位于中脑上丘平面,黑质的背内侧,直径约为5mm的卵圆核团,新鲜时因富有血管略呈浅粉红色,故名。接受小脑齿状核、大脑皮质的投射发出到脊髓纤维(红核脊髓束)、下橄榄核纤维。 1.2.11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与间脑的 交界处,上丘的腹侧。 接受视束、上丘、视觉 皮质等纤维。其传出纤 维止于双侧动眼神经副 核,从而使两眼同时完 成瞳孔直接和间接对光 反射。故顶盖前区称为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2.脑干内白质 2.1.2脊髓丘脑束 2.1.4脊髓小脑前、后束: 2.1.5 外侧丘系与斜方体: 2.1.6 内侧纵束 2.2 下行纤维束: 2.2.4 前庭脊髓束 3.脑干网状结构 1.1上丘平面 Parinaud综合征(垂直性注视麻痹综合征): 临床表现:①双眼同向上视不能;②双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③可伴有神经性聋及小脑共济失调(下丘及结合臂受损)。 常见病因:松果体肿瘤、胼胝体肿瘤、中脑肿瘤或血管病。 损伤部位:红核、动眼神经。临床表现: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的所有眼外肌麻痹、瞳孔散大;②对侧肢体共济失调; 病因为血管病或肿瘤。 受损部位: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内侧丘系。 临床表现: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的所有眼外肌麻痹、瞳孔散大;②对侧肢体震颤、强直或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③对侧肢体深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损伤部位:动眼神经、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临床表现: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的所有眼外肌麻痹、瞳孔散大;②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 常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1.2中脑下丘平面 2.脑桥切面及损害综合征 内侧纵束综合征(核间性眼肌麻痹)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脑桥侧视中枢至对侧动眼神经核之间的上行内侧纵束受破坏: 病灶侧眼球呈外斜位,随意性内收活动受限;对侧可外展伴水平眼震。 病灶侧眼球反射性内收活动正常,冷水灌注试验,可引出眼球内收运动。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脑桥侧视中枢至同侧展神经核的下行内侧纵束受损: 病灶侧眼球外展活动受限;对侧眼球内收活动正常,但伴内收时单眼的水平眼震; 病灶侧反射性外展活动正常,冷水灌注试验,可引出眼球外展运动。 2.2脑桥下部切面 损伤部位:Ⅵ、Ⅶ脑神经,锥体束,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 临床表现: ①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及周围面瘫。 ②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③ 对侧中枢瘫。 病因: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 损伤部位: Ⅵ、Ⅶ脑神经,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临床表现:①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及周围面瘫。 ②对侧感觉障碍。 ③ 对侧中枢瘫。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损伤部位: Ⅵ、Ⅶ、Ⅷ脑神经,脑桥侧视中枢和内侧纵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三叉神经脊束,结合臂、脑桥臂,中枢交感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