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气候能源政策介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政府的气候能源政策介绍

中国政府的气候能源政策 减缓适应并重,多项政策齐出台 国家方案表态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 减排目标表决心。2009年,中国政府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发展循环经济,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在农业、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脆弱区,积极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二五”长效机制抓落实 目标责任。要科学确定、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结构调整。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有序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技术推广。大力支持先进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烟气脱硫脱硝、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新机制。 政策机制。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脱硫电价。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起到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绿色消费。在城乡居民当中大力倡导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产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使用节能节水的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 王相宜,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从NGO视角看坎昆会议的 分歧与共识(一) 坎昆会议虽未达成符合各方希望的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中国NGO代表却乐于看到各国代表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一些具体的方面取得了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全球范围各个层面对于气候变化的共识在加强,各国在水资源适应,森林保护和低碳城市等具体领域的合作在加强,公民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影响力在加强。就中国而言,政府在气候变化大会前就对环保NGO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在坎昆与NGO的会面中又高度肯定了NGO对于气候变化大会的积极推动作用。可以说,气候变化见证了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见证了中国政府,媒体和NGO的良好互动。中国NGO代表在坎昆现场,和世界上其他关注气候变化的NGO建立了联系交流了经验,同时切身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期望。 坎昆会议回顾 1.会议双轨: 坎昆会议包括平行的两个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 2.时间延期: 原定于12月10日结束的会议毫无悬念地延期了,与会代表和庞大的观察员群体的情绪在12月10日晚间达到极度亢奋,发言代表几乎无一例外得到满堂彩。玻利维亚代表一度被拦在会议厅门外,并与保安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有人因此戏言说这一插曲直接导致了玻利维亚接下来的孤军奋战。 3.地点三分: 此次坎昆会议的主会场在月宫(MOON PALACE),而多数边会安排在半小时车程外的坎昆会议中心(CANCUNMESSE),展览和其他活动则在离坎昆会议中心还有一小时车程的气候村(CLIMATE VILLAGE)。地点如此分散,直接导致了阴谋论的说法:相距遥远的地点安排,意在使NGO之间的联合行动变得极为困难。 4. 冷热不均:场内波恩场外坎昆 坎昆适逢并不寒冷的冬天,但会议现场却开着超强的冷风,与会者被冻得瑟瑟发抖。如此不低碳的举措也招来与会NGO的一致声讨。会议主办方对所有批评照单全收,但丝毫不改。场内冷更表现在:预期低,人气低,代表团姿态低。除了墨西哥主办方,与会代表团最高领队不过环境部长,与哥本哈根的政要云集不可同日而语。媒体方面,BBC只派出了一名驻会记者,与哥本哈根的30人团队形成鲜明反差。场外暖则表现在:活动多,互动频,NGO调子高。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AN声势浩大,每日评选化石奖(Fossil of the Day),每日编发的ECO新闻快递成为权威的信息来源。各国NGO还举行了联合大游行。 5. 大会花不开,边会柳成荫 坎昆会议虽然预期不高,但普遍认为在气候基金和森林保护方面有望取得突破。而事实上,森林碳汇项目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猛烈抨击,有多家权威机构发布报告予以指责,甚至有媒体把整个项目称为“皇帝的新装”。日本在会议第二天明确表态放弃京都议定书第二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