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 名: 王泽鑫
学 号: 3130060024
专业年级: 2013级中药学
组 别: 第三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老师 评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2015/1/12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 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是使用层析用硅胶作为吸附剂,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
2.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① 层析板、尺子、铅笔、烧杯、玻棒、量筒、吹风机、毛细管、层析缸、药匙、烘箱
② 甘氨酸溶液、丙氨酸溶液、精氨酸溶液、混合氨基酸溶液、0.5%羟甲基纤维素钠、硅胶、展开-显色剂
方法:
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①结果:
实验数据(单位cm):
样品 斑点-原点 溶剂前缘-原点 Rf值 Arg 2.70 5.30 0.509
Gly 1.50 5.30 0.283
Ala 2.30 5.30 0.434
混合液 1.50、2.、 5.30 0.283、0.45、0.51.制备层析板,如图1:
图1
2.点样如图2:
图 2
3.层析如图3:
图3
4.显色如图4:
②讨论Rf值比较,可得下表:
显色点 Rf值 对应氨基酸 丙氨酸 0.509
精氨酸 0.283
甘氨酸 0.434
混合点1 0.283 精氨酸
混合点2 0.452 甘氨酸
混合点3 0.528 丙氨酸
在实验结果中,混合液出现三个显色点,分别对应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混合液中三种氨基酸Rf值不等于实验测定值,其原因有:
①① 实验制备的层析板涂布不均匀,表面粘合剂有凹凸,导致层析时展开—显色剂在层析板展开不均匀,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数据的测定,造成实验误差;
② 层析时间不足,展开不充分,可能导致结果有所偏差;
③ 实验过程存在认为误差,如距离测定取中心点有偏差、测量时尺子与层析板底边不垂直等造成实验误差,导致结果存在不一致性。
制备层析板:
调浆:称取硅胶3克于烧杯中,加入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ml,调 成均匀的糊状。
涂布:取洁净干燥玻璃板用玻璃棒均匀涂层
干燥:将玻璃板水平放置,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活化:70℃烘干30min。切断电源,待玻璃板不烫手取出。
点样:
取点:在玻板上,用铅笔距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每个样品间相距约1cm。
取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取样量为毛细管柱高5cm。
点样:点样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