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气一元论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4.熟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气一元论 关键性问题 气的概念 气一元论的内容 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物质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 一、气的基本概念 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元气(原气)、精气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 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天气上升则为云,地气下降则为雨” 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 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 气的运动(肺宣发、肃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肾相交) 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气虚、气机失调、气化失常(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气虚—补气 气逆—降气 气陷—升气 气闭—开窍顺气 气脱—补气固脱 (五)指导养生与康复 精与气的关系 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第二节 阴阳学说 Theory of Yin Yang 关键性问题 阴阳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四象图 八卦图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阴阳的普遍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的相对性:《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一)阴阳交感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的前提。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云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二)阴阳的对立制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 春夏养阳: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病夏治” 秋冬养阴: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 “夏病冬治”。 在炎热的伏天,在背俞上(肺俞、膏肓、百劳)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2.指导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2)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第三节 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关键性问题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 (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 2.相克关系传变 (1)相乘:肝气乘脾 (2)相侮:木火刑金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确定治则和治法 (1)治则 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抑强扶弱 (2)治法 3.指导针灸治疗 井、荥、俞、经、合(肘膝关节以下) ——木、火、土、金、水 4.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