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著作权法.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二章  著作权法概述 主讲:林少东 案例一: 《巴顿传记》一书是否侵犯了“巴顿生平”电影剧本的版权(美国,1944年) 戴·阿克斯特女士写了一部有关美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克雷娜·巴顿生平的电影文学剧本。为了使该电影拍出后有较高的上座率,她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事实写这个剧本,而是增加了一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布鲁恩编写并出版了一部《巴顿传记》。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七位戴·阿克斯特女士的剧本中塑造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都与原电影剧本中的人物极为相似, 没有实质性区别。 案例二: 小说《安徒生》是否侵犯了《安徒生传记》的版权(美国,1950年) 托克斯维奇女士通过研究大量丹麦文的资料,通过查阅安徒生的作品及通信,通过她本人与安徒生生前有密切交往的一些人的交谈,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并用了三年时间写成了《安徒生传记》一书,以英文在美国出版。 哈伯特女士也写《安徒生》小说。由于哈伯特不懂丹麦文,所以只能根据英文资料来写。她所依据的英文资料中,即包括托克斯维奇女士的《安徒生传记》。哈伯特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小说并由布鲁斯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 案例三: 《命运之矛》一书是否侵犯了其在先历史著作的版权(英国,1980年) 收藏在奥地利哈佛勃格博物馆中的一支矛枪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珍宝。作家拉芬斯克拉弗特就这个矛枪头的来历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写了一部名为《哈佛勃格之矛》的历史性作品。该书作者声称该书“并非虚构,在写作中尽量真实地反映历史”。 哈布特读过《哈佛勃格之矛》后,写了一部题为《命运之矛》的小说。该小说的大多数情节是虚构的。 一、著作权的概念 著作权在我国也称为版权,它是指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权利。 在世界范围内,对版权有不同的称呼。大陆法系的国家一般称之为作者权,英美法系的国家则多称为版权. 从“版权”和“作者权”这两个概念的起源上看,是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其内涵各不相同。 “版权”的最初含义是指复制权(Copyright),即作品的印刷权和重印权,它是从封建出版特许权(Printing Privileges)演变而来的。 早在西欧15世纪中叶,印刷商为了垄断某些书籍的印刷和销售,防止同行未经许可的复制,往往事先将书稿送往皇室或官府审查,申请独自出版该书的特权,以确保投资得到回报 而封建统治者则通过对书籍的审查,来限制言论自由,禁止危及自己统治的作品出版,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 皇室或官府提供出版特许权保护,意味着既可以奖赏那些顺从的出版商,也可以引诱那么不太服从管教的出版商 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商往往扮演政府同盟者的角色,以牺牲作者的利益换取政府授予的特权 因此,这种封建出版特许制度与出版审查制度结合后,就具有强烈的反著作权思想色彩 . 1709年,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洗礼的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 该法的序言中明确指出: 颁布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印刷者不经作者同意就擅自印刷、翻印或出版作者的作品,以鼓励有学者努力著述有价值的书籍。 欧美知识产权法学者们普遍认为,从主要保护印刷出版商的利益转而保护作者的利益,是《安娜法》的一个飞跃,也是版权概念近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该法给予作者的权利是很有限的,除了在第一条规定作者对于是否发表自己作品有决定权外,没有授予作者精神权利,出版商则成为该法的实际受益者 出版商的翻印权(Copyright)成为首要的一项版权,其实质是仍旧把“印刷”当作版权的基础 其所造成的影响,波及到一百多年后一些国家的版权立法活动。 如:1834年西班牙颁布的该国第一部版权法,就叫皇家印刷法(Royal Law on Printing) 但是,《安娜法》的进步之处在于将特许专有权转变为法律规定的可转让的财产权,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出版商虽然是该法的实际受益者,但出版商的权益是派生的而非本源性权利,它是作者权利让渡的结果 “作者权”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的德国.在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的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他在1525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中,对出版商无偿地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认为出版商对他的手稿的盗用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没有区别 1581年,德国艺术家杜勒(Durer)曾获得过纽伦堡地方仲裁院关于保护其作品不被复制的禁令。但由于德国直到十九世纪末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没有产生出世界上第一部作者权法.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天赋人权论”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作者的精神权利被提高到基本人权的位置,认为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延伸和反映。 1791年,法国颁布了保护作者权利之一的《表演权法》。 1793年,又颁布了名副其实的全面保护作

文档评论(0)

ozprb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