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组织传播
组织(团体)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一个遍在的历史现象。为应付自然对人类的威胁,为生存而群居、为狩猎而协作、为分享猎物而协约,都是一种组织活动或组织形态。这种组织现象说明,组织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协作以完成特定意义的行为,显现出较强的社会性。 组织介于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二者的中介和桥梁。 组织与群体的区别在于,群体是暂时的或分散的人的集合,例如街头围观的人群、某一传媒的受众、某场球赛的观众,等等。 而组织的存在时间上相对较长,有成员的确认程序和领导人或人领导层,组织成员有共同志趣或共同的活动目标等等。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组织是微观社会系统。 组织的三大特点 马克斯·韦伯认为,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是区别群体和组织的标准。他关于组织的界定标准较为严格,与一般群体相比,组织目标更明确、更系统。 一般来讲,组织具有成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大特点。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1910-2005)提出了组织构成的五个条件,即: 1.“有一个一定的、经过挑选的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彼此合作的集体”, 2.“有固定的目标”, 3.“有一个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4.“有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 5.“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 显然,这些对组织的定义,是站在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上的。 组织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目标,需要人们在组织内外通过不断地交流形成共识。 现代社会的人离不开组织,其实都在一定的组织(而且往往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属于不同的组织)内外进行着有意无意的多种形式的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深化形成了诸多研究视角。 现在的组织传播研究者,多数是企业管理学家,以及一些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心理学家,因而大部分实例都与企业管理有关,而企业只是组织的一类,政府机关、政党组织、行业(专业)组织、学术团体、社会兴趣团体、各种非政府组织,还有家庭、宗族、宗教组织等等,组织的结构特征差别很大,松散或严密程度差别巨大。 因而,组织的内外传播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规律来阐述。 组织是个体的集合,但又不是个体简单的叠加。组织的功能大于个人相加功能之和。 组织中的个人尽管仍是那个基于自身属性的“这一个”,但由于身处组织内而带有组织赋予的种种烙印成为“那一个”。 组织中的人具有个体和组织双重属性。 组织的协调需要传播,组织中人的交流也需要传播,传播是组织赖以形成和活动必须依赖的纽带,或者说组织的正常运转需要信息传播的畅通来支撑。 组织传播的三要素及注意的问题 人、组织、传播是理解组织传播的三大要素。组织传播是传播的一种类型。理解组织传播及其特点,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当然只能由具体的组织成员担当,组织成员作为个体和组织人的双重属性,对组织传播具有影响。 其次,除了以组织名义进行传播活动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组织成员间的个体互动以及小群体传播活动。因此,在管理上是否为这种传播活动提供方便的渠道,对组织的正常运转意义攸关。 最后,组织内的等级决定了组织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从而组织成员和组织内部各小群体间的传播活动,会受到组织的话语体系和特有符号的制约。 二、四种以类比为特征的组织传播理论 1.以“机器”类比组织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以机器来类比组织特征的人,是为“古典学派”。他们主张组织的结构应该类似机器。 机器的特点是专业化、标准化和可预测性,也即机器的部件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可以替换,依照一定标准和原则组合起来的机器,具备故障的可预测性。从机器的类比看,由人组成的组织也应具有专业化、标准化和可预测性的特征。 该学派将组织看作机器,以生产为组织运作的中心,通过结构和权力、态度和报酬等系统,寻求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它忽略了组织的主体——组织成员个人的需要、自我满足以及社会互动的需求。 2.以“家庭”类比组织 一部分不赞同用机器类比组织的人,重视情感在组织中的润滑作用,因而以家庭来类比组织,补充以机器类比组织的不足。这些人是为“人际关系学派”。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Hawthorne)工厂进行了长达9年的心理实验。 右图:梅奥教授 该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认为,人受到很多基本需要的驱动,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第一至五层次需要分别为: ⒈生理需要; ⒉安全需要; ⒊归属需要; ⒋自尊需要; ⒌自我实现需要。 由第一层次需要依次类推,后一层次需要的产生以前一层次为前提。 该派反对把个人看作能够随意替换、只受经济因素驱动的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