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大学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综合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分工:
大学与中国近现代革命
学府,百年名校”辉煌历程)
岳麓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也被成为“千年学府”。上世纪七十年代受湖南省政府委托由湖南大学修复与管理,至2009年,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现代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千年学府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坐在“爱晚亭”内,你会否想起那个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髯老人?看着“麓山寺碑”,你会否感受到唐代曾任北海太守李邕耿介磊落的风骨?就连书院内的园林建筑,也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与华丽,也不似私家园林的喧闹和花俏,而是内藏着“士文化”的朴实典雅。从大门进,经过赫曦台、忠孝廉洁堂、御书楼,再到文庙。当时在文庙大堂的后门,有个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上有“游人止步”的牌子。再往里走就是明伦堂以及其他教室。据说,在还没分区时,常会有游客在窗外旁听老师讲学,若听到入神之处,还会有人情不自禁地登堂入室。在如此清雅讲学的氛围中,谁不会陶醉其间?翻看过往参访者题词不难发现,胡耀邦、薄一波、华国锋、江泽民、朱镕基、李鹏、李岚清、贾庆林……都曾“到此一游”。2005年,中国台湾时任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曾在长沙行中参观了岳麓书院,并题词“湖湘道脉,明德扬善;天下至理,愈辩愈明。”而历代从岳麓书院走出去的名人,可谓数也数不清,这在书院的大门上,已经有“预告”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不少人认为这是湖南人自信甚至自负的表现。不过,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却认为,其中有误读。他曾经说,上联出自春秋《左传》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清朝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将“虽”改作“惟”,出了上联;学生张中阶根据《论语》“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对出下联。意思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这个地方很盛。不过清代岳麓书院确实人才辈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都在此就读。余秋雨曾评价说:“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这里不仅是绵延千年的书院,更是一代代湖湘、宋明理学研究者的港湾,至今它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国学壮大的见证者!
北宋976年,岳麓书院正式创立。公元1167年的一个秋天,朱熹造访已有191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张栻接待了他。两位理学大师论学过招,“三日夜而不能合”,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就在同一年,远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创立,剑桥大学比它们晚了42年。世界现存的大学之中,比岳麓书院创建更早的只有摩洛哥的加鲁因大学,它创建于859年。而到了清末,实施新政,废书院而改学堂。岳麓书院被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省立湖南大学成立,岳麓书院为其中一员。1986年岳麓书院大规模复修后,成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目前,岳麓书院既是文保单位,又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承担着教学功能。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并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岳麓书院不仅是在古代书院中难得的一所坚持延续着教育功能的书院,并在国学等领域把高等教育做大做强了。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正德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岳麓学术传统重新得以发展。
清朝廷为褒扬岳麓办学之功,先后颁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额,并赐帑赐书,将岳麓书院列为省城大书院,在官府的大力扶持下,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大批有名望的学者被聘任山长。书院办学呈蓬勃发展的景象。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