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滴丸剂的制备
应化一班 薛茹茹
实验2 滴丸剂的制备(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滴丸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孰悉滴丸剂制备过程
及基本操作;
2.了解滴丸机及附属设备的结构;
3.熟悉滴丸的基质类型及基质成形实验。
二、滴丸成型原理
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型或扁球型的丸剂。中药滴丸的开发,适合人们对现代药物制剂的“三小”(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方便用药,方便携带、方便贮存等基本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常用的载体有水溶性与非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聚乙二醇(PEG)类,以PEG4000或6000为宜,它们的熔点低(55~60 ℃),毒性较低,化学性质稳定(在100 ℃以上才分解),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非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使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中以调节熔点。在实际生产中,滴丸的丸重、光洁度、圆整度、粒径的均一度等是考察滴丸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滴丸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主要障碍。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玻璃滴丸机
2、离心泵
3、石蜡储槽
4、转子流量计
5、加热器
6、热水泵
7、冷却水盘管
8、恒温槽
滴丸机主要结构流程如图二所示。基质(PEG6000)在化料罐中混合融化后加入保温储液罐。熔融的混合液通过滴头滴出。在玻璃滴丸机中冷凝液的冷却下形成滴丸并随冷凝液向下流动,流过筛网后实现滴丸与冷凝液的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
实验装置面板图如图一所示,应用储液罐数字温度计可以控制储液罐内温度。
1-电加热器 2-不锈钢恒温箱 3-热水泵 4-基质储液罐 5-冷却盘管 6-玻璃滴丸机 7-放料阀 8-接收筛网
9-液体石蜡储液槽 10-滴头 11-转子流量计 12-流量调阀
13-旁路阀 14-离心泵 15-化料罐
T1—恒温器温度 T2—储液槽内液体温度
T3—滴丸机内上段温度 T4—滴丸机内下段温度
实验步骤
1. 将聚乙二醇(PEG4000)100克放入恒温器融化罐中,打开恒温器加热开关和恒温器泵开关,待保温储液罐内温度加热到70℃左右后,聚乙二醇开始融化。待药液全部融化后备用。
2. 关闭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和滴丸机出料阀,启动离心泵后打开流量调节阀向玻璃滴丸机通入液体石蜡(滴丸冷凝液),待有溢流出现时调节液体流量为250l/h并打开放料阀使其开度为75%左右,实验中始终保持滴丸机内液面维持稳定。
3. 将熔化好的聚乙二醇倒入保温储液槽内,液体依靠重力通过滴头滴出,在滴丸机内经冷凝液冷却后形成滴丸。
4. 注意观察滴丸在冷凝液中形成的过程,记录滴丸机内的温度。
5. 在接收筛网上滴丸与冷凝液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用纸巾将滴丸上的冷凝液擦拭掉,并称滴丸总重量。
6. 质量检查
(1)外观:应呈球状,大小均匀,色泽一致。
(2)重量差异:按照中国药典2000 年版二部附录11页重量差异检查法,
取滴丸20 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2 丸,并不得有一丸超出限度一倍。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序号 重量(g) 偏差 重量差异限度 序号 重量(g) 偏差 重量差异限度 1 0.0131 3.50E-05 0.27% 11 0.0131 3.50E-05 0.27% 2 0.0134 0.000335 2.56% 12 0.0134 0.000335 2.56% 3 0.0134 0.000335 2.56% 13 0.013 -6.50E-05 -0.50% 4 0.0132 0.000135 1.03% 14 0.013 -6.50E-05 -0.50% 5 0.0131 3.50E-05 0.27% 15 0.0129 -0.00017 -1.26% 6 0.013 -6.50E-05 -0.50% 16 0.0132 0.000135 1.03% 7 0.0131 3.50E-05 0.27% 17 0.0135 0.000435 3.33% 8 0.0132 0.000135 1.03% 18 0.0131 3.50E-05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威 HS 7X系列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ppt VIP
- “电—能—碳”模型构建与碳排放预测: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ocx VIP
- 《合同风险防控要点》课件.ppt VIP
- 【山东省】DB37T 3366-2018 涉路工程技术规范(高清).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测试题.pdf VIP
- 18DX009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10KV配电系统的电流互感器2CT、3CT的比较.pdf VIP
- GB50790-2013(2019年版):±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2019年版).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8章 回归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