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VIP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试卷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4分) (1)地锦.(??▲??)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松树身上。秋来时,好像挂着几条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yè(?▲?)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蹿 (2)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cuán( )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神奇的物件。 2.默写。(分)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竹外桃花三两枝, 。 (4)为君持酒劝斜阳, 。 (5)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6)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A、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B、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负众望。 C、今年十一国庆假期,来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这次教育局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第三届中国红高粱文化节29日在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家乡山东高密举办。莫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搞创作。 B.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C.梅岭中学成立学生“幸福剧团”,这一活动为鼓励、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为梅中学子提供了展示自我。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综合实践题(5分) 目前,宿迁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请你参加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一)汉字溯源(1分) ①“行”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隶书 ②带有“行”的古文例句:行有死人。——《诗经? 小雅》 行,道也。——《说文解字》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推测“行”的本义是: (二)广告设计(2分) 电动车因其环保轻便等优势,逐渐成为普通百姓便捷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些同学也加入了骑行电动车的行列。但据统计,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且伤亡率高。请你设计一条文字公益广告,劝告同学们不要骑行电动车。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提高广告语的艺术效果;不要超过30个字。 。 (三)文明劝说(2分) 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请你劝说一位正在玩手机的学生给老人让个座。 。 6.走进专题——气象物候(2分) (1)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2分) A《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B《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C《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