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docx

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

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 马老师: 一个孩子的培养过程跟种树是一样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其中有一点就是不可逆性,不能说这段时间没有做好,我回去把树重新种一次,那是不可能的。同时一棵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它的成长过程是很微妙的。其实对孩子的培养也一样,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单要使力,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力往哪使。在做教育这几年中,我也在一步步的成长,期间跟很多专家、教授们探讨过。而在整个过程中,跟我交流最多的就是张老师,他有着独特的智慧,并且比我更多了一个优势,就是他有小孩,所以会更有经验。我经常和张老师探讨,期间也谈到深圳的一些情况,一直想请张老师来深圳讲一讲,张老师也一直惦记着深圳这边的情况,今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深圳,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彩留给张老师!(掌声) 张老师: 大家好!我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个半小时左右,一个小时的时候马老师提醒我一下。因为有的时候做老师有个缺点,一拿到话筒就不想停下来(笑)。在讲之前,我想问大家一点问题,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好不好?(家长答:好!) 今天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认为未来十年,整个中国的升学,小升初也好、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这个形势是越来越缓和还是越来越激烈?认为越来越激烈的举手(大部分家长举手示意),大家可以看一下,请放下。认为越来越缓和的举手(几个人举手)。好!大家看一下,有五六个,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会更激烈。 今天我从两方面说明这个问题,一是看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看看是激烈还是不激烈。我们通过找规律的方法去看。大概十几年前,在我读书的时候,包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那个时候有没有家教,有没有辅导班?(很多人说没有)。没有是吧,有的话也是极少。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报班,尤其是好学生不报班,是这样吗?(家长们点头回应)那个时候没有辅导班,只有家教,谁有家教呢?当时我们班的那个万元户,属于家里比较有钱的。然后这个爸爸说,我一直都是吃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我一定要给你请一个好老师,然后就请家教。而现在的情况是好学生都报班,对吧。那时候好学生不报班,好学生谁去报辅导班啊,现在是好学生 谁不报辅导班啊,正好反过来了。 另一方面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实报辅导班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整个亚洲都有这个现象。像我们中国的台湾、香港,去过香港的都知道,铺天盖地的教育类广告,地铁里面也很多。那么亚洲其他地方呢,像韩国、日本都非常火爆。韩国的教育部门有一个专门保护青少年的规定,夜里10点以后不准给孩子补课。还有比较夸张的是新加坡,据说中国最早的辅导班是七点半上课,七点半啊,那是非常夸张的。那么新加坡比中国还要夸张点,他们最早的辅导班是早上五点钟开始上课,因为火啊,火到报不上,只能早开课。 这样一种状况,折射出一种东方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崇尚学习的这样一种文化,跟西方的,例如美国和欧洲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在西方,在美国也有辅导班,里面更多的是以华人为主的亚洲人。这样一种文化的差异折射出一种问题,是我等会儿要提的,就是我们最后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盲目的培训,盲目的报班,就会产生很多教育问题。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到底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尖子生,该如何去培养,跟大家交流一些基本观点。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个基本的教育观点 第一个观点:一个小学生能不能成为优秀的孩子,80%取决于父母 小学生能否成为优秀孩子,80%取决于父母,初中生是否成为优秀生差不多50%取决于父母,高中生取决于父母的因素大概只有20%了,他那时候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主要是小学生,80%需要引导,因为小学生,他的朋友、他的老师,都是父母给选的。不能说这是老师的事情,因为老师也是父母给选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孟子,它的妈妈为了培养孟子,光搬家就搬了三次,所以古代有个成语叫“孟母三迁”,家长们应该都听过。孟子他们家原来住的地方不好,是一片坟场,所以小孟子经常在坟场看到有人哭、祭奠、磕头、跪拜、烧纸,小孩子最强的就是模仿能力,所以孟子没事就学那些人,跪在地上磕头、嚎啕大哭,像祭奠的样子。孟子妈妈一看环境不行,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就会磕头,这样怎么行。于是他们就搬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孟子就在集市到处转,看到商人的尔虞我诈,看到一些人为了利益争吵,又学屠夫砍肉。孟母一看,这环境肯定不行,会把孩子带坏的,于是就搬到了第三个地方——文庙。文庙有很多文人,附近都是读书人、官员,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待人接物的、怎么说话的,孟子于是就喜欢了读书,日后就成了一个亚圣,成了一个圣人。 其实这样一个故事说明父母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影响特别大。你给他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目不能自视,当我们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