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引言B书法之美
书法引言
二、书法之美
(一)书法的艺术特征
书法作为用笔墨对汉字进行造形处理的艺术具有如下五大特征。
1、符号抽象性。
书法是线的艺术,具有抽象性,而且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在其象征功能方面,直接是人情感的迹化。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粗细、曲直、干湿、浓淡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带涩的墨迹,传达出书者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绪。这种抽象性的可视语言符号,无不映衬出书者的精神意志和个性风貌。
2、空间简约性。
书法就是对比强烈的白纸黑字,在相当程度上是仅关黑白的艺术,再加上其不可改动与重复以及其点画线条所造成的空间分割,显示了其空间上的简约性。
书法线条不指向具体的物质,它简化至极点而成为虚,它弃具体物质的限制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3、书写节奏性。
节奏,本为音乐术语的借用,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书法,主要通过线条上的粗细、曲直,运笔上的强弱、缓急,以及布局上的黑白、虚实等变化表现出书写的节奏性。所以,我们常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书法的这种书写的节奏性让固定后的点画线条印烙上运动的轨迹,凝聚了变化的势态,使书法艺术作为空间艺术而带有时间艺术的一些特征。
4、即兴抒情性。
“故书也者,心学也”,是清代人刘熙载明确提出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扬雄(公元前 53 年-公元 18 年)《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书为心画”,书法的点画线条应作者畅神抒情的所托之物。书法是一种抽象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西方学者谓之“东方构成”。书法以抽象的汉字为表现载体,但书法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字写得俊美仅仅是一种工匠式的技艺操作而成不了艺术。因为写字侧重的是可读可识的使用目标,美观、整齐利于阅读即可,而书法艺术的目的却是倡导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抽象形式的有序组合,更是一种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清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陈振濂在论及书法形式和内容关系时指出:书法的内容是“包括创作情感、文字、文学、神采、历史感等所有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书法的传统文化性,一旦书法的形式脱离内容,陷入纯粹的形式游戏或仅仅执着于点画线条的抽象表现,书法就会变得浅薄与迷惘。
在书法的历史进程中,书法的实用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其艺术特征则日渐突显。陈振镰认为:“甲骨文到金文到秦篆到汉隶的书法,无疑是实用的。在书法尚未意识到自身作为艺术抒情的特长之时,官方文告、亡者碑志、朋好书札、贸易木犊,大约就是书法存身的唯一环境了。”(《书法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因此早期的书法与实用似乎是可以划为等号的。在此以后的书法历史进程中,这种实用性虽然逐渐弱化,但并没完全灭迹。直至唐代以前,少有纯书法作品,多为记言记事的同时又具有书法意义上美感装饰的书文字辞。
今天,书法艺术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书法在记言记事上的实用功能已极度弱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当代艺术展览等的刺激下,伴随着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发展,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传统文化性作为书法的基本艺术特征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摈弃传统文化性的“书法”只能是一种“非”书法或“伪”书法。
(二)书法的美感表现
1、简约之美。
所谓简约,即是简捷明快不单调。简约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书法的简洁与文章一样,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简约之美的表现。
2、中和之美。
中华文化以中庸、和合为理想,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素朴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之中,便要求情理结合,情感抒发要符合理性规范,适中,不过分。书法外在形态“势和体均”、“平正安稳”,各形式美因素达到和谐统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相兼顾,不偏不倚,表现出刚柔相济,骨肉相称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肯定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蓄。在具体的运用中,从结字上讲究敬正、疏密、黑白、虚实、主次、向背、违合等书法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辨证统一关系,把握一个“度”,既能和又要有不同。在用笔上,要把握曲与直、藏与露、方与圆、断与连、枯与润、浓与淡、疾与涩、中与侧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用一种平和的节奏和韵律统领通。
中和之美也可称为是书法的辩证之美,是书法中诸多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美。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对作书之法论述道:“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断、有脱卸、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对结字的论述也充满了辩证思想,如讲“排叠”,要求“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不可无狭无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