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进化过程中生与死的意义
人类进化过程中生与死的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从哲学、美学、生物学和佛学等方面阐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生与死的意义。人一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最后总要走向死亡,但是这只是个结果,我们在乎的是过程,我们如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们该怎么对待我们来世上的这一遭,有如悲观的混过一生不如轰轰烈烈的过一生。
关键词:涅槃,熵,细胞程序死亡,遗传,种内竞争,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生命起源
世间万物,生死轮回,数人最苦,所以哭着不愿来到人间.花草树木,能从容面对秋风横扫;飞禽走兽,能无惧生命的短暂;可人,有几多能看透生死呢?
老师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人死了就是一把灰。”佛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一点都不假,,肉体的生命是如此脆弱——疾病、战争、饥寒、车祸、水火之灾,任何一种外在的伤害都能使我们的生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无常的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和某个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们明明就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可就在一刹那就再也找不到一点她们存在过的痕迹。还曾听说,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嘴里含着花生,在大人逗笑时花生噎在气管中,因抢救不及时而憋死了。一小时前还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小时后便奄奄一息了。她的母亲自然是痛疯了,几小时前还看到她娇憨的神态,听到她咯咯的笑声呢——生与死竟是咫尺之近,生死无常啊!
当死亡切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这很长的一段时间,对生与死都有着许多的感伤与迷惘。突然绝望的发现,生与死其实就像光明与黑暗,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一样,切不可分,生死之间是个绵绵不绝的循环,生后有死,死后有生。这就是佛教里讲轮回、讲转世认为有生就有死吧,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在人生漫长的进化史中,生死循环,永不停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老子所说的道。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似乎人类是想改变着原有的自然规律了,但是这能得到人类的承认与支持吗?虽然是个未知数,人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肯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竞争,适者生存,不是这被淘汰,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把自己的优良DNA传递下去,这也是生命起源给我们最真实的意义。各个物种利用有限的资源与空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相互斗争和竞争,接触了解,最终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 有人说,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如果承认死是没有理由的,那么就应该承认生同样是没有理由的。从哲学上来说,既然人生前和死后都只表现为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生和死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和死除了物质上的形式转换以外,再没有其他更高的意义。所以从哲学上来说,人根本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从美学上来看,生是痛苦的,人一生下来就坠入了痛苦的网中。婴儿初来人世时那一声啼哭宣告了它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谐,于是它用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一点小东西,却
能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足见它的反抗是多么强烈。人一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有意见,然而对于一个婴儿来说,除了用啼哭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外,它还能做什么呢?生是痛苦的,在艺术家和哲学家看来,死是美的,正如夜色是美的一样。综上所述,哲学和美学共同证明了一个命题:死优于生,生不如死。
是这样的吗?再继续往下看,米开朗基罗认为: “生下来就死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米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猎酒神的伴护西勒诺斯,却没有找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和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逼迫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他说:“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要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即就死!”
自从人类的始祖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以后以后,从事痛苦大派送,便成为上帝永恒的职业。受命运摆布的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以后,便身不由己的拿着自己的篮子,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收获一份痛苦。因此,人生的过程即是受累的和痛苦的过程。
人生是痛苦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是一种飘忽不定的隐晦的微笑,我们无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