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2.1实验材料 试验选用西石门铁矿全粒级尾砂、粉煤灰、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自来水为原材料。 2.2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有:JA1003电子秤、RheolabQC旋转流变仪、量筒、移液管、玻璃棒、烧杯(200ml)、药勺等。 3 实验原理 本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来设计实验方案。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根据试验因素和水平的个数, 选择正交表L9 ( 34 )进行有空列的正交试验,最终试验方案如下所示。 表正交实验因子水平表 因素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表正交实验表头设计1 70% 1:4 1:0 实验2 70% 1:5 1:0.3 实验3 70% 1:6 1:0.6 实验4 70% 1:7 1:0.9 实验5 72% 1:4 1:0.3 实验6 72% 1:5 1:0 实验7 72% 1:6 1:0.9 实验8 72% 1:7 1:0.6 实验9 74% 1:4 1:0.6 实验10 74% 1:5 1:0.9 实验11 74% 1:6 1:0 实验12 74% 1:7 1:0.3 实验13 76% 1:4 1:0.9 实验14 76% 1:5 1:0.6 实验15 76% 1:6 1:0.3 实验16 76% 1:7 1:0 4实验方法 4.1考察因素 实验考察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量 1)质量浓度:试验尾砂浆的浓度,实验考察范围为70%~76%; 2)灰砂比:充填料浆中水泥加粉煤灰与全尾砂的质量之比,实验考察范围为1:4~1:7; 3)粉煤灰掺量:水泥和粉煤灰质量之比,实验考察范围为1:0~1:0.9; 4.2配合比试验方法 1)物料计量 根据配合比要求称量充填物料,水泥、粉煤灰、尾砂用电子秤,称取自来水用量筒计量。 2)制浆 将称量好的充填物料倒入烧杯,根据质量浓度要求,加入称量好的水,人工充分搅拌均匀形成充填料浆。 3)流变试验 将烧杯放在RheolabQC旋转流变仪上进行剪切流变试验,得出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 4)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以求得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方案将测得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的流变参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流变参数 序号 屈服应力 /Pa 塑性粘度 /Pa·s 实验1 7.5371 0.1326 实验2 7.4728 0.1725 实验3 7.5126 0.2184 实验4 7.3198 0.2711 实验5 16.8734 0.1854 实验6 17.7560 0.1902 实验7 14.1533 0.2592 实验8 17.1275 0.3044 实验9 20.1057 0.2501 实验10 19.3569 0.3076 实验11 29.5960 0.2937 实验12 28.9763 0.3578 实验13 46.8673 0.4541 实验14 45.9948 0.5022 实验15 46.4968 0.5575 实验16 42.3574 0.6212 6实验结果分析 6.1极差分析 极差分析可以直观、简便地得出各因素对屈服应力影响的大小, 如表5所示。 表5 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极差分析 因素 水平 屈服应力/Pa 塑性粘度/Pa·s A B C A B C 1 7.461 22.846 24.312 0.199 0.256 0.309 2 16.478 22.645 24.955 0.235 0.293 0.318 3 24.509 24.440 22.685 0.302 0.332 0.319 4 45.429 23.945 21.924 0.534 0.389 0.323 极差 37.968 1.795 3.301 0.335 0.133 0.014 注:A为浓度、B为灰砂比、C为粉煤灰掺量 6.2 方差分析 表6和表7给出了各因素对流变参数的方差分析结果。从表6中看出, A 的F比为2.969, B 的F比为0.008, C 的F比为0.022。浓度因素对屈服应力影响显著, 其它两因素均无显著意义。从表7中可以看出,A 的F比为2.624, B 的F比为0.376, C 的F比接近于0。因此充填料浆的塑性粘度主要受料浆浓度的影响。 表6 屈服应力的方差分析 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比 F临界值 A 3153.904 3 1576.952 2.969 3.860 B 8.944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