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喇叭人述略(修改稿)
喇 叭 人 述 略
范朝康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贵州 贵阳 550025 )
提 要:“喇叭人”是明代初期屯兵贵州西南部的军事移民和当地土著民族长期融合产生的族群。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喇叭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本文对喇叭人的形成以及其族称“喇叭苗”的来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喇叭人在居住、宗教信仰、服饰、语言、婚丧习俗、节日和禁忌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喇叭人 喇叭苗 喇叭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A Treatise on Laba People
FAN Chao-kang
(The Chinese Department, Humanities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Abstrac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Ming dynasty, Laba People originated from mixed marriage between the military immigration and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in Southwest Guizhou. For a long time past, Laba People have had their unique local culture in the closed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Laba People, the origin of their name and the cultural features.
Key words: Laba People; Labamiao; the culture of Laba People
作者简介:范朝康(1967 — ),男,汉族,文学硕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方言学的教学与研究。联系电话:0851-3626121,电子邮件:hum.ckfan@gzu.edu.cn。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北面,北盘江上游两岸,有一地处两县(晴隆县、普安县)三特区(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水城特区、盘县特区)交界的山区,那里聚居的人群有着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的服饰独具一格,他们的风情习俗既不同于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别于当地的汉族。在当地,他们被称为“喇叭人”。史料记载和传说表明,这一群体的先祖来源于明初的湖广宝庆府军事移民和当地土著民族的长期融合,而且,他们还有着一个独特的族称——“喇叭苗”。
本文为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3年校级专项项目“喇叭话归属研究”(编号:2X2013023)阶段性成果.
由于喇叭人居住的地区多是深山峡谷,山岭崎岖,山峦叠嶂,与外面的交通十分不便。数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至今仍然基本保持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社会
历史、语言和文化。对喇叭人的社会历史、语言和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弄清他们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贵州的发展情况,而且还可以为贵州的史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颇有价值的资料。
一 “喇叭人”的形成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喇叭人”的形成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创建的明朝政权还没有完全统一中国时。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在其统治区域内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法,征募北上进取中原、南下平服诸蛮的兵力。在南京、江西、湖广等地募集的兵丁中分拨三十万,派遣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帅兵马,平定贵州黑羊大箐“叛苗”。到了湖广宝庆府(今湖南邵阳、洞口、武冈、城步一带),傅友德分兵五万,由都督郭英、胡海、陈桓率领,取道永宁(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古蔺一带)去平乌撒(治所即今贵州威宁),自督其余大军由辰(辰水)、沅(沅江)趋贵州。西行至普安路,“叛苗”酋长出城交战,被沐英斩于马下。收复普安后不久,又攻克了曲靖,继续前进准备攻打昆明。兵至杨林时,获报普安路东北的让里龙场已经归附的“叛苗”又发生叛乱,占据了普纳山等地,并自封皇帝。傅友德遂命兵部侍郎武德将军黄迁仕为都骑校尉,统领从湖广招募的四千五百兵士,取原道回普安路让里龙场,围剿普纳山的“叛苗”。[1]
普安路的“叛苗”是自称为“红苗仡佬”的土著部落。“……肃清后,湖广兵不思还乡,赘苗妇为室,遂家焉。数百年来,男之服饰与汉人同,妇女仍守祖风,服饰、衣物、饮食犹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