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那些神奇的淘书往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家园那些神奇的淘书往事

潘家园那些神奇的淘书往事 1、一叶宋版一两黄金,要是一堆呢? 前几年常逛潘家园的朋友,喜欢书的都知道有个蔚县老乡老乔,六十岁左右,是专卖线装书的。老乔卖书时间很久了,所卖的多是些四书五经类的平常货,大都是在山西收的。东西虽然一般,价钱却要的很高,卖买没有什么起色。一次老乔在山西收来两捆古书,约有四五十本。带到太原石家庄等地卖了一周也没卖出去。老乔心中懊恼,在从太原来京的火车上,一气之下打开车窗扔出一捆,再要扔第二捆时被列车员喝止。接下来的是周六的黎明,潘家园的地摊,剩下的一捆以三百五十元卖出。再接下来的是一周后老乔得知所卖的是宋版。老乔依旧卖着他的四书五经,依旧操着浓重的口音漏出一嘴被烟熏黄的牙齿和买主砍着价,直到前年因煤气中毒去世。 2. 一部书一辆拖拉机 京东有个宝坻县,出了一位大名人。去过宝坻县的人,能从公路和房屋的好坏找到他家乡的村子,这大概就是所谓造福乡梓吧。就在他家的邻村有一个老司,是个专门上潘家园倒腾古旧破烂儿的。故事很简单,老司一千元买了一本古书,三千元在潘家园卖了。很高兴,第二天带着儿子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书是明万历刻本《观音慈容五十三现》)一年后买主找到老司,问他家里缺什么。老司说缺一部拖拉机,买主给了他五千块,叫他去卖一部。从此在潘家园很少再能见到老司的身影了。 3. 奇异的搭配 买啤酒搭凉菜已是记忆中的事了,买书还要搭配更是不可理解。朋友H在潘家园看到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史通削繁四册,外加四册残书,用一根绿毛线捆在一起,要四百块。平均五十块一册,和卖主商量光买史通削繁四册三百块行吗?回答很是干脆:不行。只好一同买下。四册残书中便有前几年春拍卖的套印《三国演义图》一册。 4. 赌气 在潘家园卖东西要有策略,有一句行话叫“绷”。就是要和卖主比耐性。不过这已是旧黄历了,现在的潘家园能人倍出,要是见到好东西,要马上就买。一“绷”,就可能“绷”丢了。而买主与卖主还是要斗智的。卖主熟习了买主买东西时的心理,常能使买主很难受。一部武英殿聚珍版《涑水纪闻》四册要价六百元,朋友Z想买,于是还价二百。卖主不屑道:五十块一本?这可是清朝的书呀。没钱就别买,看你就象是没钱的。Z受了抢白与之理论,一来二去两人都有些急了。卖主赌气说:你要是能拿出一千块来,我这一麻袋书就全卖给你。Z此时已无了读书人的腼腆,做出平生唯一的豪举,扔下一千元,把一麻袋书扛回家。事后清点出闵刻套印《唐诗艳异品》一部四册,武英殿聚珍版从书十二部六十余册及无用残书一百余册。 5.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潘家园以前叫鬼市,是说天不亮就开市。在手电微弱的光亮下,人影晃动,宛若鬼影。天不亮打着手电来的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来抓货,卖主大多是邻省的老乡。等到天亮就只剩下闲逛的和卖新工艺品的了。要想买到好东西,天不亮就要来,才有机会的。朋友T生性懒散,一日睡到十点才起,眼前灵光一闪,竟动了去潘家园的念头。洗脸,刷牙,吃早点,坐车来到潘家园,时已十二点半。外省来的摊贩已经在收摊了。T看到一个老乡正把一函书收进包里,就上前要来看看。是一部残书,雍正铜活字白纸印的《古今图书集成》还剩下八册。老乡讲:早上天不亮就有人给过一百块了,没卖。你要想要加二十,一百二卖给你。T掏钱拿书坐车回家。 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央台二套当年有个艺术品投资节目,其中有访贤探宝的栏目,常有些收藏大家讲述自己的藏品。其中藏书的朋友,事后每每讲到上了电视后再去买书,一但被认出后,价钱立刻要翻番,常有得与失的感叹。常在潘家园卖书的小贩,亦有认人的本领。书的好坏虽看不出,但要是买书之人是懂书的,这书必然是好书。好书自然要贵。一部康熙殿版《耕织图》要价六百元,卖主抬头看到懂书的D来问价,立刻改口为一千八百元。D没有还价就买了。此卖 书人从 此变为祥林嫂。逢人便要述说:我觉得翻了两倍已经很多了,不想还是卖漏了。 7. 残书残价 十几年前,中国书店书市卖线装本残书,一元一册。每天早晨开门时,都能看到百米冲刺。因为是残书,所以很便宜。不过据说事后中国书店为此引发了争论:讨论败家子的问题。残书究竟有什么价值?我非版本目录学家,看不出来。只是知道残的就是没有全的值钱。我明白,书贩也明白。W是个胖子,在潘家园看到一堆线装书。因为胖,懒得弯腰。就问摊主:什么书?全不全?多少钱?答道:隔廉花影,不全,缺第四第十两册。W听说不全,十分扫兴,转身正欲离开,摊主又说:残书残价,一共还剩八本,你给一百块吧。一翻讨价还价之后,以五十元成交。W回家翻检,不仅书是全的并且是西谛旧藏。摊主将书皮上大写的四看成了9,又自作聪明认为古书多是双数,因有缺第四第十两册之说。 8. 李振常 古书讲究承传有序。拍卖会上有名人收藏印章的书往往价格一路攀升。记得一部道光套印《四书》,书店里不过标价一千二百元,摆了一年多才卖出去。而拍卖会上有罗振玉印章的同一版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