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节能的三大原理,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建筑节能三大原理,建筑节能的原理,建筑节能三原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 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简称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 寒冷地区(简称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低于或等于0℃的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简称Ⅲ区):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0℃~ 10℃ ,最热月平均温度低于25℃~30 ℃的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简称Ⅳ区):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 10℃ ,最热月平均温度25℃~9 ℃的地区。 温和地区(简称Ⅴ区):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0℃~ 13℃ ,最热月平均温度18℃~ 25 ℃的地区。 2.2不同热工分区下的建筑节能设计原理 严寒与寒冷地区 改进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进一步减低采暖需热量 推广各类专门的通风换气窗,实现可控制的通风换气,避免为了通风换气而开窗,造成过大的热损失 改善采暖的末端调节性能,避免过热 推行地板采暖等低温采暖方式,从而降低供热热源温度,提高热源效率 积极挖掘利用目前的集中供热网,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节能热源 夏热冬冷地区 保证夏季隔热,并兼顾冬季防寒 体形系数要和住宅采光、日照等结合起来,不要过分追求小 提高住宅日照、促进自然通风角度,综合确定窗墙比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地区,要根据不同季节室外风速,优化设计窗墙比 要特别强调外窗遮阳、外墙和屋顶的隔热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 隔热、遮阳、通风设计非常重要 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如何有效防止夏季的太阳辐射 同时,在围护结构的外表面要采取浅色粉刷或光滑的饰面材料,以减少外墙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遮阳设计的形式和构造的选择,要考虑建筑朝向对遮光的要求 合理组织住宅的自然通风 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构成 围护结构 73%~77% 门窗 23%~27% 外墙 23%~34% 窗户 23%~25% 楼梯间隔墙 6%~11% 屋顶 7%~ 8% 阳台门下部 2%~ 3% 地面 2% 2.7 建筑节能评价计算 五、对外墙传热系数应考虑周边热桥影响的规定 标准规定: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 我国在计算上采用以下做法:外墙因受周边热桥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按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 即: K p——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 平均传热系数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 F 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2) F p 房间开间×层高-梁、板、柱和外门窗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2) FB1、FB2、FB3 钢筋砼梁、板、柱各自的面积。 计算出来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 六、关于窗墙面积比的规定 标准规定:北向为0.25,东西向为0.30,南向为0.35。如窗墙面积比超过上述规定值,节能设计中应调整外墙和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七、关于在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外墙和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的规定 标准规定: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0℃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其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规定的周边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起2.0m范围内,地面传热系数不应超过0.30W/ m2·K 。 执行本条规定,相当于在垂直墙面外侧或内侧加50-70mm厚,以及从外墙内侧算起2.0m范围内,地面下部加铺7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较小的保温层。 一、计算建筑物体形系数 例题 试计算三栋十层30m高,每层建筑面积同为600m2,不同平面形状建筑的体形系数。 建筑节能计算评价实例 计算结果比较: 栋号 架空层 外围护面积F0(m2) 体积V0(m3) 体形系数 S F0/V0 A 无 98m×30m+600m2 3540 25m×24m×30m 18000 3540/18000 0.197 有 98m×30m+600m2×2 4140 18000 4140/18000 0.23 B 无 110m×30m+600m2 3900 40m×15m×30m 18000 3900/18000 0.217 有 110m×30m+600m2×2 4500 18000 4500/18000 0.25 C 无 140m×30m+600m2 4800 (30m×10m+10m×15m×2) ×30m 18000 4800/18000 0.267 有 140m×30m+600m2×2 5400 18000 5400/18000 0.30 若改为六层18m高时的结果比较: 栋号 架空层 外围护面积F0(m2) 体积V0(m3) 体形系数 S F0/V0 A 无 98m×18m+600m2 2364

文档评论(0)

nfv0506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