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类实验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控中心类实验室

一、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物安全标准。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空气具有洁净度的要求,洁净等级按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和污染程度确定,其地理位置应选择远离人烟稠密、交通繁忙和空气、水源、噪声严重污染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要按照功能用途划区布置,将实验室与各区严格分开,人流、物流路径分明,有污染排放的区域要设在实验室的下风向,吸风口设在上风向,实验室周围不宜种植飞扬花粉、绒毛和落叶的植物。 疾控中心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疗工程。其区别在于,不仅要求防止环境因素对实验室的污染和实验之间的交叉污染,同时还要防止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生物危害和潜在生物危害不致向周围环境释放造成污染。 二、设计概念 1.设计理念 (1)确认实验室内的物理控制对产品、环境和操作人员的保护作用; (2)确定洁净区、非洁净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以及连带辅助区的功能和用途; (3)确定需要封闭或不需要封闭的操作区域; (4)确定一次屏障、二次屏障的净化控制方法; (5)试验和化验要合理的分开; (6)暖通空调、真空、压缩空气、供水系统、消毒灭菌要符合GMP要求; (7)确定不同区域的气流流向和流速; (8)确定原材料、设备、产品和生物废料的流向; (9)满足“三废”排放标准; (10)确定人员,特别是关键实验操作人员的流向和控制; (11)确定防止潜在危害物质释放的措施; (12)突发性“故障”的紧急关闭和自救方案; (13)防火、保卫设施; (14)备用:电源、通讯、控制设施。 2.生物危害因素 生物危害的根源是病原微生物,其危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病原性微生物的种属、形态、抗原、变异等特性以及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性微生物形成生物危害的致病作用,取决于病原性微生物的毒力、侵袭力、数量和侵入部位。 3.生物危害的污染途径 病原性微生物对实验工作者的感染,一般都是意外的吸入、吞咽以及创伤、接种或注射等途径造成的。吞咽和皮肤接触这两种侵入方式均可在操作时当场察觉,能从操作步骤上注意防范。吸入途径的感染,由于其数量较小,散发于实验室的环境气氛中,除非浓度过高,形成可见的类似霉菌孢子的云雾或成品飞扬的粉尘以外,一般往往难以察觉。这些数量较小的病原性微生物随着气溶胶进行传播,据统计实验过程80%的感染都起因于气溶胶的危害造成。 气溶胶是以胶体状态悬浮在大气中的液态或固体微粒,其直径在0.01μm~200μm之间,一般约为1-5μm,是最适宜引起感染作用的尺寸,肉眼不能发现。气溶胶的颗粒大小与其危害程度的关系至关密切,颗粒越细,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越长,越容易穿透普通的过滤介质,越容易潜入呼吸系统的深部。 气溶胶的几种类型: (1)滴核:溶液或悬浮液表面在操作时的振动等破坏性应力,则溅出液滴。微小的液滴经过大气迅速蒸发,体积大为缩小,成为滴核。 如:用移液管连续稀释,用平皿移种培养,对培养液强力振荡,进行离心分离操作不慎而产生溅滴和发泡,或在实验罐培养过程中通气鼓泡,排气夹带液滴,取样操作的液流喷射,液滴飞溅等。 (2)干粉:在某些常规操作散发的细微颗粒,在热空气对流循环下极易传播。 如:打开菌种砂土管,拨动孢子菌落,粉碎冻干培养物,旋开盛有培养物的瓶盖,拔出瓶塞等。 (3)浮尘:这类气溶胶大都是已经被污染的粒屑,绒毛,皮肤屑,短纤维,灰烬,粉尘,尘团等。 4.常见的实验操作的危险 液体操作、接种操作、琼脂培养、深层培养、离心分离、注射操作、塞盖操作,以及使用的器械、工具和器皿等。 三、设计方案 自上所述,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分工极细、专业极强、施工技术极高的生物医疗工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到:①征求使用者和操作者的意见,确定工艺流程图;②按照四类病原体的特性和污染途径,确定控制技术方案和灭菌杀菌方案;③根据气溶胶特性和实验操作的危险,制定出洁净度、气流流向、流速和压差梯度参数;④有实验动物的实验室自成一区,独立传递,动物尸体要完全焚尸灭菌后,才能传出;⑤确定所有的实验设备、工具、箱柜、台案数量和尺寸;⑥确定实验室的预警、关闭、自救和逃生方案。 1.人流和物流 (1)人流: 初更室—气闸更衣室—淋浴更衣室—缓冲室—进入实验区。离开时进入净身室(房间负压),脱下身上所有的衣物,衣物放入双门药液浸泡柜(或其他方式消毒柜)内(双门药液浸泡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然后进入淋浴室淋浴;淋浴后进入记录室,登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污染情况,然后拿着身体状况表进入体检室,作污染和常规检查或住室观察,无问题进入气闸更衣室换上自己的衣服下班。 (2)物流 物流:设计成单向性的,从专门的库房(或暂存间)进入缓冲间,再进入实验室。离开时必须通过双门热压灭菌锅进入另一个缓冲间(双门热压灭菌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任何物料只要进入是实验区,不能原路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