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前瞻性引领更长远发展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②
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8日 01 版)
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上,全面小康是第一个“百年渡口”。2016—2020,要在这五年时间里,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和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不仅考验“纷繁世事多元应”的运筹智慧,更检验“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领导能力。
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有的战略模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准确分析不利环境和有利条件,从而未雨绸缪,系统谋划,趋利避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浙江、贵州、吉林等地调研,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强调“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为制定“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
前瞻性体现在科学准确的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判断。机遇仍在,要求我们有战略定力、有战略自信,以平常心面对压力,保持宏观政策的总体稳定;矛盾叠加,要求我们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既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这应该成为未来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的战略原则。
前瞻性体现在发展理念的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全面化解产能过剩,通过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如何针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释放消费潜力?如何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更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平稳切换。
前瞻性体现在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帮助7000多万人口摘掉贫困帽子,这些刚性要求倒逼我们必须在规定时间节点前完成既定的任务,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少矛盾不会随着某一项指标的完成而消失。只有时刻保持问题意识,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探寻解决之道,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揭示规律、把握规律,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以五年规划的制定为契机,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我们必将实现预期的目标,成就辉煌的梦想。
读诗养心
戴明贤《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8日24 版)
文学诸门类,诗最受尊崇。诗是文学的冠冕,是人生的敏锐触须,是时代的首席发言人,是民族的形象大使。
诗以一当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语胜过千字文。诗如影随形:童稚诵得,耄耋不忘。大地之美无过山水,山水给诗以灵感,诗给山水以灵魂,山川因诗而彰,诗与山川同寿。吾国列先民歌谣为《诗经》,以“诗教”为民族精神的课程。远自春秋战国、秦汉唐宋,近迄抗日与新中国成立,足以提炼时代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文学总是诗。马尔克斯是小说家,在诺奖宴会讲话时却感谢诗,把诗歌称为“平凡生活中的神秘力量”。
独恨自己爱诗却天不予诗才。时时分明感觉到“诗”的存在,闻到了它的气息,却移不到纸上。有诗心而无诗思,有诗意而无诗笔。旧体诗词还能诌几句,新诗绝对写不了。于是甘当“粉诗”,从少壮到老迈,读而不厌,抄而不倦。有相当一段时间,新诗似乎有些受冷落,甚至被讥讽为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近年诗歌出版转暖,最近又从媒体上接连见到讨论诗歌的报道和文章,有空谷足音之感。应当如此,促进诗的传播和普及,是提高公民素质和教养的根本之一。
我童年正值抗日战争,大量插上音乐翅膀的诗,成为一种生命的存在,至今吟唱不辍。一句“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随时可令“双泪落君前”。很多抗战歌词本身就是好诗。如端木蕻良的《嘉陵江上》、陆华柏的《故乡》等,老一辈人耳熟能详。有一首为马思聪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配的词,严丝合缝,异常精彩,但似乎传唱不广:“当那杜鹃啼遍,声声添乡怨,更堪那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尽都已随春归去,流浪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