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边塞诗欣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素养】平生只流两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唐代边塞诗中的侠骨柔情 2015-12-28?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 【文学品味】 平生只流两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唐代边塞诗中的侠骨柔情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古意》   幽燕一带自古多豪客,从小在那里长大的男子,注定会沾染慷慨悲歌的士气,也会多几分刚烈与彪悍。诗歌中的武士,身长七尺,凶煞的胡须如刺猬的毛刺一般密密地直竖在脸上;他手持雪亮的战斧,铁骨铮铮,背后黄沙漫漫,吓倒敌军无数。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胸中的激情陡然升起,“未报国恩,未立战功,怎可回还?”   假如诗歌就此结束,大概就只能留下一个类型化的形象:或者是勇猛的张飞,或者是鲁莽的李逵。可是诗人李颀笔锋一转,写出了另一个场景: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善于弹琵琶也善歌舞,今天忽然用羌笛吹出了出塞的歌曲,曲波荡漾,三军将士挥泪如雨。   如此结尾,使得诗歌刚柔相济,意境顿然开阔。不仅将虎虎生威的硬汉们写得柔肠百结,也勾起了离家经年的战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少时的同伴,年迈的爹娘,久别的妻儿,那些流淌在岁月中的记忆被熟悉的旋律轻轻唤醒。边疆将士们刀光剑影磨出老茧的心渐渐如剥了壳的荔枝,露出了内在的甜美与柔软。   一个只知道杀敌报国的男人固然值得尊敬,但丝毫不为儿女情长牵绊的人,似乎也少了几分人性。反倒是李颀笔下的这些将士,有执著,有勇气,但也有为父母妻儿动情的泪光,由此展示出他们的铁血柔情,以及丰富的人生体验。   高适在《燕歌行》中有诗云,“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隔山隔水,两两相望,挡得住的是彼此的身影,挡不住的是思念的深情。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的这两首边塞诗诗人写法不同,但主旨却是同样的情绪:思乡。   第一首写烽火台上,孤独的城楼矗立在荒凉的旷野上。举目四望,秋意浓浓,凉风一起,更添寂寞之情。此时忽然传来羌笛声,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想来久别的妻子也在深闺里思念我吧!这长长的思念如漫长的征途,又像茫茫的荒漠,没有尽头。   第二首角度更为新颖。诗人起笔写出一派歌舞欢腾的景象,音乐和舞蹈不断变换,但换来换去总是离别的曲调。是乐曲不尽,还是曲尽人心愁绪不绝,诗人没有明说。忽然就想起那长城,长城上高高的静静的秋月,苍茫悲凉,冷寂无声。欢乐的底色是离别的伤情!   这些烽火台上的将士们,哪一个不是抛家别子而来,谁能没有归家的渴望!平日里战火纷飞,生死一念的战场让人无暇顾及内心的感情。唯有在寂静的秋夜中,冷月的清辉里,才能想起家的温暖。   这份深情的牵挂,犹如放风筝的时候,握在手里的长线,虽然飘出很远很远,但一切都是为着最后的团圆。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