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床学作业5
湖南锡矿山锑矿实习报告
摘要 锡矿山锑矿,是我国锑业的龙头,在世界锑业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位于扬子地台南东陆缘区,加里东褶皱带的湘中地体。自早震旦世以来,长期处于北西西—南东东的拉张状态,致使产生了一系列成因和空间分布上密切相关的伸展构造。该矿床是一种产在沉积岩地区,矿石建造与沉积岩石类型和岩性有密切相关性的热液矿床,其形成深度位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较低,主要由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共生为特征,经历了三个成矿阶段,其成因有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 锡矿山锑矿;构造;共生;成因;
一.区域地质背景
1 大地构造位置
湘中地区位于扬子地台向华南褶皱系过渡的部位,区域地质构造体系如图1所示。其基本构造格架为周缘4个隆起带(雪峰山弧形隆起带、沩山隆起带、白马—龙山隆起带和四明山—关帝庙串珠状隆起带)环绕两个晚古生代盆地(涟源盆地和邵阳盆地,统称湘中盆地)。桃江—城步断裂带、宁乡—新宁断裂带为两条北东向超壳断裂,斜贯全区,盆地内北东向、北西向等几组区域性断裂近等距离分布。盆地周缘隆起带上出露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体或复式岩体。锡矿山式锑矿在晚古生代盆地靠近隆起带边缘的上古生界构造层中产出。
1.2地层与构造
该区的主要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由一套从滨海相向浅海相过渡的岩系组成。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作用,还有少量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等。硅化作用分布最广且最强烈,与锑矿化作用在时空上关系最密切。(何明跃等,2002)
区域构造演化,燕山期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广泛,深部活动表现为湘中地区周缘开始地幔隆升,麻阳、洞庭、衡阳红色断陷盆地开始发育形成。地幔隆升伴有热流的上升,形成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元素活化转移的有利条件,构造运动期的异常热流及区域性深大断裂的发育构成了构造—岩浆活化的基础。
1.3岩浆岩
锡矿山锑矿田区内没有岩浆岩体出露,只在涟源盆地的边缘有白马山和沩山两个规模较大的复式花岗岩体侵入。矿田内东部煌斑岩脉的存在是该区岩浆活动的产物,岩脉南起张家坪,北到冬至湾,呈北东30°方向延伸,全长约4 500 m,一般宽度为1~ 3 m,岩脉两旁接触界线清晰,界线参差不齐,可见有沿灰岩节理、裂隙或层间贯入的不规则状枝脉,围岩蚀变不明显。(匡文龙等,2000)
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内地层、构造
矿区地层由一套石英粉砂岩、纹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生物灰岩及少量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以粉砂岩为主。平均厚38米,其中粉砂岩厚24米,占含矿层总厚度的63%。锑矿主要赋存于含矿层上部及中部的石英粉砂岩中,灰岩及泥岩中不含矿。粉砂岩含锑最低0.04%,最高0.45%,平均0.17%。如果把矿体品位加入计算,全区粉砂岩锑的平均含量可达0.418%,只要富集几倍即可达到工业品位。而含矿层上覆之泥灰岩与下伏页状灰岩层中,锑的含量显著降低,为30一20r/g)。其平均值接近区域背景值(23r/g)。石英粉砂岩锑的含量与其厚度无关。
图2锡矿山锑矿佘田桥组含矿地层岩相图(引自湛锡霖) 图3锡矿山矿田南北向含矿地层柱状对比图
含矿层的厚度变化在本区范围内较为稳定。其岩相变化,在纵向上(向南)和横向上(向东)均由砂岩相相变为单一的灰岩相(图2)。在砂岩相中,当粉砂岩夹有3一5米厚的生物灰岩时,则出现大的矿床。矿田内四个矿床均处于这种岩相变化部位(图3)。(湛锡霖等,1983)
整个锡矿山锑矿田被巨大的锡矿山短轴背斜控制,背斜轴向北东30°,长约9 000 m,宽约3 000 m,是一个两端倾伏之箱状短轴背斜;背斜西翼为西部断层(F75)切割,东翼较为平缓亦有一东部断裂(为煌斑岩脉所充填)存在①。超大型锡矿山锑矿即产于两断裂之间。包括老矿山、童家院、飞水岩、物华等四个工业矿床,它们分别产于四个次级背斜之中,互为断裂或无矿地段所隔;而且各矿床大小及其分布范围受各自次级背斜的大小所控制,其中以飞水岩矿床规模最大,物华矿床规模最小。
锡矿山短轴背斜中,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同时老矿山矿床主要赋存于F75断裂的下盘,而飞水岩、童家院、物华矿床分别赋存于F17、F3等较大规模断裂的下盘,并且愈远离断裂,各种矿床(体)都变薄,品位愈贫。
矿体受构造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次级褶皱中的岩层小褶皱,层间虚脱处,是矿化富集的主要部位;背斜枢纽的变化处及两倾伏端往往富矿;几组断裂交汇处断层产状变化处更是锑矿富集的主要地段。(匡文龙等,2000)
2.2岩浆岩
距矿区25公里以外出露有较大的岩浆侵入体。矿田内F1西侧仅见有云斜煌斑岩脉宽0.2一3.0米,断续出露长约8公里。其同位素年龄为119百万年(K一Ar法),岩石中锑的丰度较高,在F7。东侧的个别钻孔中亦见到云斜煌斑岩分布。(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