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10年第5-6期二氧化碳注入地质力学响应的预测、监测与控制
二氧化碳注入地质力学响应的预测、监测与控制*
Jürgen E. Streit Anthony F. Siggins
(CRC for Greenhouse Gas Technologies, Australian School of Petroleum,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SA 5005, Australia ;CRC for Greenhouse Gas Technologies, CSIRO Petroleum, PO Box 1130, Bentley, WA 6102, Australia)
翻译:赵玉军;校对:孙建平
【摘 要】 寻找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地下圈闭是二氧化碳长期地质储存于多孔岩石中的主要目标。为了避免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对储存场地储层环境造成破坏,在地质力学研究中,应对断层稳定性和最大可持续孔隙流体压力进行评估。这些分析以二氧化碳注入期间岩石与断层内有效应力演化的预测为基础。由于几乎不可能获悉相关多孔弹性特性,因此,地质力学分析通常不能应用储层岩石的多孔弹性特性。然而,根据岩石多孔弹性特性资料,利用地震方法可精确测量二氧化碳注入期间有效应力的演化。众所周知,流体压力衰减期间,虽然在油气田中有效应力和总应力均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尚不明确流体注入是否对整个储层的总应力造成显著影响。重复进行水力压裂试验,扩展泄漏试验的范围,在注入二氧化碳期间,可检测储存场地最小总水平应力的变化。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利用地震检波器监测引起的微震活动,可提供用于探测有效应力变化的机理。这种监测也常用于检测地层的意外过压现象,且必要时可实时调整注入压力。
前言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主要目标是长期地下圈闭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注入相对致密的二氧化碳,可最大单位体积多孔岩石储存二氧化碳,因此,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的注入深度应在800m以下。二氧化碳注入需要注入流体的压力超过地层压力,以替换或压缩现有流体或岩石。为了避免二氧化碳注入带来的相关危害,需要预测、监测和控制这种二氧化碳注入对储存场地内储层、和岩石应力的影响。储层和断层的易碎性破坏可造成或增大裂缝渗透率,这将导致储层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不必要的泄漏。流体向沉积盆地中地表流动的相关路径,可能是大规模断层或相互连通的断层-裂隙网。
主要裂隙岩层和断层渗透率通常归因于地震断层作用。根据在德国大陆深钻计划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冷湖油田钻井中开展的注入试验结果,把流体注入钻井可引起微震(MS)断裂。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深井中的废液注入可诱发中等局部 (ML)地震,例如1967年的丹佛地震(ML 5.3)和1986-1987年的俄亥俄州地震(ML 4.9)。为了避免二氧化碳注入导致地震活动,以及对储层和断层造成破坏,应在二氧化碳注入之前确定不会引起脆性破坏的最大可持续注入压力,
二氧化碳储存场地内最大可持续流体压力的评估,主要以二氧化碳注入期间预测的岩石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相应孔隙压力的增大为基础。用于评估断层和岩石稳定性的技术通常依赖于莫尔-库仑准则(Mohr-Coulomb),这种准则把有效应力定义为总应力减去孔隙流体压力。众所周知,在油气田孔隙压力衰减期间,孔隙流体压力和总应力均会发生变化。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变化归因于岩石的多孔弹性特性。由于对这种多孔弹性特性及其在储层流体注入期间对有效应力的影响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论述了多孔岩石中二氧化碳注入产生的主要地质力学响应,尤其侧重于储层岩石多孔弹性特性及孔隙压力/应力耦合对有效应力的影响。虽然人们已知这些影响由压力衰减所致,但有关二氧化碳储存的论述是不多的。由于对整个储层的多孔弹性特性及注入相关的孔隙压力/应力耦合了解甚少,因此,本文建议采用一些相应的地球物理监测技术。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在二氧化
图 1 在断层面上解释的应力,该断层面构成了具有最大主应力的倾角
这种中间主应力处于断层面范围内,为最小主应力
有效应力
有效应力定律
岩石和断层中孔隙流体压力的增大可降低其强度并导致脆性破坏。在实验室试验中由高孔隙流体压力导致的脆性破坏一般归因于较低的有效应力:
σ′=σPf ()式中,σ′—有效应力;σ—总应力;Pf —孔隙流体压力。岩石上施加的有效主应力可分解为,作用于潜在破坏面的剪应力和有效正应力(图1)。可在通用等式中把断层脆性破坏表示为:式中,—剪应力;—正应力;—静摩擦系数。C指剪切破坏面的固有抗剪强度。对于已有的半圆弧状非粘结性断层而言,这种固有抗剪强度较小,且可忽略不计。对自然系统应用等式(1)和(2)以预测引起破坏的孔隙压力,这将需要了解原位应力。随后,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