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B. hyacinthina R. Br. 兰科;地方名:地螺丝、刀口药、连及草。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亦有分布。近年来,野生白芨受到严重的私挖滥采,其产量和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价格却看涨。人工栽培白芨不仅可以获取效益回报,对野生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1 形态特征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高20~50 cm。假鳞茎扁平,卵形,有时为不规则圆筒形,直径约1 cm,有线状须根。叶3~6 cm,阔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40 cm,宽2.50~5 cm,全缘,向上端渐狭窄,基部有管状鞘,环抱茎上。总状花序顶生,有花4~10朵,长4~12 cm,花序轴蜿蜒状;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0~2.50 cm,早落;花玫瑰紫色,直径3~4 cm,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0 cm,花瓣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0 cm,唇瓣倒卵形,内面有纵线5条,上部3裂,中间裂片长圆形,边缘波纹状;雄蕊与花柱合成一蕊柱,和唇瓣对生,花粉块长圆形。蒴果,圆柱状,长约3.50 cm,直径约1 cm,有纵棱6条;种子微小,多数。花期4~6月;果期7~9月。 2 生长习性及环境   白芨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谷边及阴蔽草丛中或林下湿地。 3 成分及用途   鲜鳞茎含水分14.60%、淀粉30.48%~61.36%,葡萄糖1.50%。富含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白芨甘露聚糖。由于白芨鲜鳞茎黏性很强,在工业上可作糊料、浆丝绸、浆纱或作涂料等原料;还可酿酒,每50 kg原料可出45度白酒16~17 kg。在医药上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对咯血、吐血、便血及外伤止血、疮疡肿毒、手足跛裂等有较好疗效,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出血等症。 4 白芨的栽培技术 4.1 选种 于春季2~4月或秋季9~10月收获时,选取当年具有老杆及嫩芽的假鳞茎作种,以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为好。 4.2 选地及整地 选择较为阴湿,排水良好,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夹沙土。种前深翻土地,起宽1.30m、高0.20m的畦,施足底肥,细耕后平整畦面;以便栽种。 4.3 种植方法 按株距15 cm行距26~30 cm开穴,穴深10 cm左右,将带嫩芽的假鳞茎芽嘴向外放于穴底,每穴可按三角形排放3个。栽后施沤好的农家肥,再盖1层厩肥或草木灰后覆土与畦面平即可。 4.4 日间管理 白芨植株矮小,其栽培地易滋生杂草,在苗高3~6cm后结合中耕施肥进行除草1~3次,施肥以稀薄人粪尿和磷肥为主,中耕锄草时应浅锄表土,勿伤茎芽及根,在冬季全倒苗后应清理植地。白芨的病虫害以防为主,可选用甲基托布津防病,90%敌百虫防虫。 4.5 采收和加工 白芨以块茎 假鳞茎 入药,在10月份左右挖起块茎后除去残茎,选留种茎后,将商品用白芨置开水中煮约10 min并不断搅拌至透心时取出,直接烘晒或切片烘晒至全干即可。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