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希腊自然观
第一节 古希腊的自然观
恩格斯说过:“在古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那么就让我们从公元前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和阿纳克西美尼,创立了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的观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前547),他第一个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水是万物的本原。他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这个观点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至于他提出这一断言的理由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他得到这个想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由此产生万物的东西即是本原)。这是引起他的想法的一个事实。另一个事实是: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泰勒斯在古希腊神话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和大洋女神是产生世界的最初双亲,诸神都凭地狱中的河斯底克斯发誓。因此,在希腊神话中水是万物中最尊贵和最古老的。另一个是经验观察的结果。他从米利都到埃及,看到了世界到处都是水,认识到水对于世界和生命的重要性。他说过,大地浮在水上,这就是说没有水的浮力,大地就无法存在。他还观察到不管是生命的种子,还是生命的养料都是潮湿的,没有水根本就不会有生命。许多事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水蒸发为气,水转化为冰;鱼儿在水中产生,又在水中消失。他正是根据这两个方面得出说水是万物本原的结论。米利都学派的第二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46)。阿那克西曼德从泰勒斯的前提出发,对本原问题作了另外的回答。他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就是由 “无定”产生出来的。无定意思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它既没有具体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形状,还没有固定的大小“无定”本身包含有冷和热这两种对立物,永恒的运动把它们分离出来,热形成了一个火圈,火圈破裂后就产生出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大地和环绕它的空气是冷产生的。地上的第一批生物是在潮湿中产生的。人是由鱼变来的,因为人在胚胎时很像鱼。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是“无定”产生的,万物消灭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88 前公元526)。阿那克西美尼最先区分开行星和恒星,认识到冰雹是由雨冻成的,虹是由太阳光投射到极浓厚的云层上产生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本应是有定的东西,就是气。气并不是神创造的,相反,神却是来自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当气疏散时,它就变成火;当它凝聚时,先是变成云,进而变成水,然后形成大地、石头。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开了西方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精神现象的先河。
(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公元500)。这个学派崇尚数学,讲究数学传统。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圆形和球形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几何图形。虽然,我无法准确地说出他们最初是如何认识到数与数之间的和谐关系即是宇宙的真实秩序;但是,据说他们经常在沙滩上用小石子排列各种各样的图形来对数进行研究。结果他们把3,6,10,15……叫做三角形数, 把4,9,16,25……叫做正方形数,因为用前者数目的小石子可以规则地拼成正三角形,用后者数目的小石子可以规则地拼成正方形。而当他们发现由1+2+3+4=10颗小石子能排成赏心悦目的正三角形时,就把10这个数称为“圣数”,即最完美的数,因为在他们眼中正三角形看上去是对称的、和谐的。而他们之所以把圆形和球形看作是最完美的几何形体,最初可能也是缘于对天体形状观察的结果。正如我们前面谈过的。他们通过观察,认为月光是阳光反射的结果,月面明暗交界处的圆弧形,表明月球是球形的;而通过月食时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的观察,认为圆形的阴影正好说明地球也是球形的;而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则显然是球形的。并进一步在对日升日落的体验和观察中,得出这些天体都在绕着地球作着昼夜不停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结论。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下,怀着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才从内心产生出圆形和球形是最完美的图形,而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运动的观念。由此可见,崇尚数学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科学家们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尽管属于抽象的数学范畴,但是其背后仍然受着来自经验的视觉化的自然图景的暗示和启发。据说,有一天毕达哥拉斯经过一个打铁作坊时,听到铁匠敲打不同长度的金属棒时发出了悦耳的谐音,使他联想到音乐的谐音和数学的比例相联系的想法。而系于绳端旋转的物体能发出声响的现象,又使他想到了旋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