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论文

黄土高原的功过 【摘要】:一提到黄土高原,自然就想到那块贫瘠的土地,那里不但干旱少雨,水土还大量流失。千百年来,流失的泥沙被卷入黄河,导致黄河水患不绝。黄河的泛滥也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可以说,人们对黄河又爱又恨,一方面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另一方面又称黄河为中国的忧患。这一切都源自于可爱又可恨的黄土。 岁月以一种无法想象的手法,在这块土地上不停地雕刻着。这横断绵延,又似乎分的很清的沟壑,有人说像皱纹,有人说像伤痕。河水并未结冰,静静地流淌。在山梁梁上,点缀着黑白相间的羊儿,山梁背后飘来牧羊人酸酸的歌儿。我能够想象这里的春天和夏天,也能想象丰收的秋天和冰封的冬天。这里确实很美。这里的土地主要是山地,平地只是沟底很少的一点。从形状的不规则,坡度的陡峭以及那些庄稼收割后的残梗,你就知道这里的土地是怎样的一种贫瘠。这样的土地能产生多少财富?这样的土地能生产多少财富?我眼中一片潮湿。 尽管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几年,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纪,但是贫穷还没有根本消失。进入陕北黄土高原,就进入了历史。城市的高楼大厦掩饰不了背后低矮的民房,更阻挡不住人们看其背后有名无名的荒山的视线。你看,一座座山丘,一道道梁,崎岖的山路,塞外的风,构成了苍凉的黄土高原。转过任意一座山梁背后,也就进了真正意义上的黄土高原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原一带位于黄河中上游的腹地,是中国大地原始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先后在这里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河套人”、“黄龙人”,和多种打制石器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为我们的先民们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存条件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斗争、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中、下游的、地区与北方的地区扩散并逐渐进行整合,最终纳入华夏文化。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六国,统一了,开创了以后延续了2000多年专制主义的 二,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矿质资源 黄土高原能源丰富,煤储量丰富,还有天然气是有等资源,此外还有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等,小浪底水电站,大同煤矿。关于利用煤等化学资源可以开展高效的利用方式如煤气,谁能开发就是建立电站,风能太阳能也是电站的建造,或是提样能加热。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不仅量大优质,还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其中,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大200亿吨,全国探明储量的特大型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 土地资源 中国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堆积最厚、古土壤发育最为系统和完整的地区,一直为国内外地质、地理和土壤学界所重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农业发祥地。 相传后稷教民稼穑的遗址即在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人文初始”的轩辕黄帝陵尚矗立于陕北桥山之巅。夏朝改制九州贡法,根据土情来比较肥力,同时注意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关系而厘定赋贡。《禹贡》所说九州中的雍州,即指目前的黄土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厥土惟黄壤” (《禹贡》),系指黄土而言,因其主要是黄色壤土。这是对黄土性质及分布所做的首次文字记载。齐桓公(距今2,630多年)时,管子所著《地员篇》,对土地高下与水泉深浅的联系,土壤分类及土地利用等记载较为详细,将黄土高原的土地和土壤分别作了叙述,并把其东南部塬地和台塬地上土性刚强的土壤另名为“垆土”。班固所著《汉书》 (距今约2,020年)中曾有黄土通过风力从西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黄土作了论述。八百年前沈括也曾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了水蚀在黄土地貌形成中的作用。自十九世纪后叶始,国外学者R.庞培莱(美,1866),F.Von,李希霍芬(德,1868),B.A.奥布鲁切夫(俄,1892),J.梭颇(美,1935)等,曾先后到我国西北考察,主要对黄土成因作了概念性的论述。1920年以后,我国地质工作者杨钟健、李学清等,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物质组成和地层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将全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QI-QⅡ,提出QⅡ为红色土,QⅢ才是黄土的说法。同期土壤学家侯光炯、马溶之、李连捷、熊毅、李庆逵、陆发熹等,也曾先后到黄土高原进行土壤调查研究,对于土壤侵蚀和黄土性质给予了极大地注意解放以来,由于黄河开发治理工作的紧迫和黄土高原地区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