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康德哲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国维与康德哲学

王国维与康德哲学 李明辉 摘要:康德哲学于19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其后经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其传入主要凭借日文书刊之转介,以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为代表;在第二阶段,中国知识界不再以日文书刊为媒介,而是开始直接阅读德文原典,甚至有人亲赴德国学习康德哲学,其代表有蔡元培、张君劢、郑昕等人;到了第三阶段,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新儒学——鼎立之势已形成,它们对康德哲学各持不同的立场。笔者曾发表《康德哲学在现代中国》一文,讨论近代中国知识界吸纳康德哲学的历程;但该文忽略了王国维对康德哲学的吸纳与评介。本文之作,即是要弥补这项缺漏。事实上,王国维对康德哲学的吸纳介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他一方面藉由日本学者的著作了解康德哲学,另一方面阅读康德著作的英、日文译本。此外,他又借用康德哲学的概念与学说来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问题,譬如借用康德的自由理论讨论“命”的问题(见其《原命》),借用康德的理性学说讨论“理”的问题(见其《释理》),均表现出一定的哲学深度。 关键词:王国维;康德哲学;中国哲学 作者简介:李明辉(1953-),男,台湾屏东人,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一、王国维研究康德 多年前,笔者曾发表《康德哲学在现代中国》一文 [1],详细讨论中国知识界自19世纪末以来吸纳康德哲学的历程。在该文中,笔者将康德哲学传入中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其传入主要凭借日文书刊之转介,以康有为(1859- 1927)、梁启超(1873-1929)、章太炎(1869-1936)等人为代表;在第二阶段,中国知识界不再以日文书刊为媒介,而是开始直接阅读德文原典,甚至有人亲赴德国学习康德哲学,其代表有蔡元培(1868-1940)、张君劢(1887- 1968)、郑昕(1905-1974)等人。到了第三阶段,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新儒学——鼎立之势已形成,它们对康德哲学各持不同的立场。但该文有一项缺漏,即忽略了王国维(1877-1927)对康德哲学的吸纳与评介。本文之作,即是要弥补这项缺漏。 依照这三期的区分,王国维对康德哲学的吸纳介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因为一方面,他像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一样,藉由日本学者的著作来了解康德哲学。但另一方面,他与康、梁、章不同的是,他可以阅读康德著作的英、日文译本。 王国维通日文及英文,这证诸他所翻译的各种日文及英文著作。罗振玉于1898年(光绪24年,戊戌)3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日文专科学校。王国维是该校的第一批学生,当时他22岁。他在该校就读的两年半期间,除了学日文之外,亦学英文 [2]。1902年(光绪28年,壬寅)2月,他在罗振玉的资助下,赴日本东京留学,“昼习英文,夜至物理学校习数学。留东京四五月而病作,遂于是夏归国” [3]。但是在其传记数据中,迄今并无任何关于他学习德文的证据。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王国维阅读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的著作,系根据英译本,并参考日译本。 王国维研究康德哲学的过程并不顺利,而是历经了一番波折。在《静庵文集续编》的《自序一》中,王国维对这个过程有详细的叙述。他谈到他在东文学社的求学生涯时写道: 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文学士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治二君。二君故治哲学。余一日见田冈君之文集中有引汗德、叔本华之哲学者,心甚喜之。顾文字睽隔,自以为终身无读二氏之书之日矣。〔……〕留东京四五月而病作,遂于是夏归国。〔……〕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而此时为余读书之指导者,亦即藤田君也。次岁春,始读翻尔彭之《社会学》、及文之《名学》、海甫定《心理学》之半。而所购哲学之书亦至,于是暂辍心理学而读巴尔善之《哲学概论》、文特尔彭之《哲学史》。当时之读此等书,固与前日之读英文读本之道无异。幸而已得读日文,则与日文之此类书参照而观之,遂得通其大略。既卒《哲学概论》、《哲学史》,次年始读汗德之《纯理批评》。至《先天分析论》,几全不可解。更辍不读,而读叔本华之《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一书。叔氏之书,思精而笔锐。是岁前后读二过,次及于其《充足理由之原则论》、《自然中之意志论》及其文集等。尤以其《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中《汗德哲学之批评》一篇,为通汗德哲学之关键。至二十九岁,更返而读汗德之书,则非复前日之窒碍矣。嗣是于汗德之《纯理批评》外,兼及其伦理学及美学。至今年从事第四次之研究,则窒碍更少,而觉其窒碍之处大抵其说之不可持处而已。此则当日志学之初所不及料,而在今日亦得以自慰藉者也。(《文集》,Ⅲ:第 470-4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