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 病 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8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2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9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1)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①肌肉僵直;②静止性震颤4~6Hz;③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2)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1)单侧起病;2)静止性震颤;3)逐渐进展;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3)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2)反复的脑损伤史;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6)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诊断: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二)证候诊断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咯吐黄痰,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治法:养血柔肝,舒筋止颤。推荐方药:①归芍柔筋汤加减。当归、白芍、川芎、葛根、鸡血藤、白芷、地龙、僵蚕、天麻、片姜黄、络石藤等。②补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等。中成药:四物合剂、天麻钩藤颗粒等。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颤。推荐方药:摧肝丸加减。黄连、胆南星、法半夏、天麻、钩藤、僵蚕、竹沥、川牛膝、葛根、甘草等。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治法:活血化瘀,柔肝通络。推荐方药:①抗震止痉汤加减。丹参、生首乌、白芍、全蝎、鸡血藤、珍珠母、天麻、钩藤、白芷、地龙、僵蚕、蜈蚣、木瓜、五味子等。②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全蝎等。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等。(二)针刺治疗1.基本穴位:舞蹈震颤控制区、四神聪、百会、风池、本神、曲池、太冲、合谷等。2.根据体质,辨证选穴。肝肾不足,选用肝俞、肾俞、阳陵泉;气血亏虚,选用气海、足三里;血瘀阻痹,加用曲池、合谷、太冲;痰浊交阻,选用中脘、丰隆。精气亏乏,阴血不足,选用背俞穴或夹脊穴。3.针对兼症,临床变通。震颤较甚者加用大椎、少海、后溪;僵直较甚者加用大包与期门;汗多者选用肺俞、脾俞;皮脂溢出选用内庭、曲池;胃脘腹部胀满选用梁门、中脘、气海;便秘用天枢、气海;口干舌麻用承浆、廉泉、复溜。(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中医诊疗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