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工作情况汇报
州政协对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充分表明了州政协对我县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是对我们做好寄宿制学校工作的鞭策和鼓励。现就我县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及成效
我县在推进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逐步撤并校点,同时经多方争取支持,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特别是自2009年开展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来,校点撤并力度加大,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
2006年,中小学生总数124068人,其中半寄宿制学生36857人,补助学生12883人,占寄宿生总数的34.95%。
2007年,小学生84908人,其中寄宿制学生16384人,补助贫困生10532人,占寄宿生总人数的64.28%;初中学生总数35870人,其中寄宿生24257人,补助贫困生22102人,占寄宿生总数的91.12%。
2010年,小学生85208人,其中寄宿制学生21158人,补助贫困生13862(比2007年增加3330人)人,占寄宿生总人数的65.52%;初中学生总数40416人,其中寄宿生31758人,补助贫困生26863人(比2007年增加4761人),占寄宿生总数的84.59%。
2010年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196所(其中:初中27所,小学169所),寄宿制学生52916人(初中31758人,小学21158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全县学校中人员最密集、管理最复杂、安全隐患最突出的部分,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2009年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试点工程,在南屏、董堡、旧莫、八宝和板蚌5个乡镇实施了6所学校实施该项目。2008年11月实施了全县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工程,2009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2008年启动整体排危工程到2010年9月底,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777.07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补助2715.07万元,县财政投入1300万元,社会捐资462万元,银行贷款资金3300万元);累计开工建设面积81856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42000平方米
(二)努力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条件。为认真执行国家义务教育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我县不断争取提高享受补助学生比例和补助标准。从2006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来,我县享受寄宿制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的学生占寄宿制学生的比例初中由53%提高到84.59%,小学由12%提高到65.52%;补助标准由小学的每生每年250元提高500元,初中由350元提高到750元。各寄宿制学校学校生活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推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政策以来,我县得到上级划拨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资金5938.46万元,累计补助寄宿制困难学生187242人(其中:小学60617人,初中126625人)。为加强寄宿制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确保落实到贫困学生手中,县人民政府督促审计监察部门,严格审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由于学校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足等方面的原因,全县寄宿制学校总体上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重。我县地处山区、岩溶地区,居住分散,随着人口生育高峰的回落,人口增长率逐步降低,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将逐步减少。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根据省、州部署,按照近期“三集中”(高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所在地集中)要求,编制了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今年撤并学校197所(小学),撤并率达23.01%,基本完成区域布局调整阶段性任务;到2029年,撤并学校596所,撤并率达69.63%。但是由于山高路陡,集中办学后学校服务半径加大,学生往返困264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县财政困难,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大。
83.7万平方米,其中:宿舍55.8万平方米,食堂27.9万平方米。师生住房相当紧缺,部分教师居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或租借民房,条件十分艰苦。学校的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只有厨房(设施设备简陋)没有餐厅,狭小的厨房内储物间、烹饪间堆满了食物,学校厨房的卫生安全措施简单。绝大多数完小没有规范的洗漱间和厕所,或脏臭,有的学校缺水,只能先解决饮食之用,无力再顾生活卫生用水。
250元,按每学期5个月算,每月补助50元,每个星期补助12.5元,每天补助2.5元,每顿1.25元,由于学生家庭经济贫困面大,学生每餐实际生活标准都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