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x2016年玉米新品种“xxxx”示范推广
实施方案
品种是作物增产的主导因素,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玉米是的主要粮食作物,2014年玉米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面积和产量的33.5%和48.8%,因此,玉米生产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粮食总产目标任务的实现。目前玉米生产上存在“示范推广品种多、主推品种区域布局不突出”等问题。为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玉米产量和产值,确保粮食安全,农科院在前三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各县区实施高产创建的基础上,以品种为龙头,配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6年计划在四个县区、不同区域、采用四种不同模式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为园满完成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目标任务
2016年计划在县、县、县、两区等地采用不同模式示范推广2 万亩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地膜覆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套种玉米再套荞子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生产秸杆还田种植模式、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地膜覆盖种植模式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xxxx”示范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附表 各县区示范推广面积承担单位 实施地点 面 积
(亩) 负责人 县农技推广总站 10000 xxxx县农技推广总站 5000 300 xxxx镇农科站 镇 4000 xxxx县种子站 1000 合 计 20000
二、种植模式
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
在、、等地2000米以上高海拔玉米产区示范推广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目标产量:示范区产量650公斤/亩,样板产量750公斤/亩。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秸杆还田种植模式
在2000米以下中海拔玉米主产区示范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秸杆还田种植模式。目标产量:示范区产量:650公斤/亩,样板产量700公斤/亩。
玉米地膜覆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在地示范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模式。目标产量:示范区产量650公斤/亩,样板产量750公斤/亩。
马铃薯套种玉米再套荞子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在2000米以上高海拔玉米主产区示范推广玉米套种马铃薯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目标产量:玉米单产450千克,马铃薯1500千克,荞子100千克。
通过四种模式及集成技术综合示范,确立不同区域玉米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确定不同模式实现目标产量的技术路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要高产高效相结合,既考虑挖掘增产潜力,也兼顾投入产出效益。二是农机农艺相结合,加快推广适合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栽培技术。
组织措施
由农科院牵头,组织辖区内四个县(区)实施,根据资金保障情况逐年扩大到全市其它县区。为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预期目标,本项目采取市县(区)联合举办核心样板1000亩,要求每个县区每种模式要有百亩连片核心样板一片,以样板带动示范推广,每个核心片设置1亩以上对照12块突出四个结合,良种与栽培技术结合 ,农机农艺结合,优势产区与优势模式结合,品种示范推广与模式攻关结合。市农科院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提供核心样板玉米种子,提供一定的测产验收经费;各县(区)按照方案负责本区域内不同种植模式的实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成熟期市县联合组织测产验收 。
四、不同种植模式栽培技术
(一)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机耕或畜耕要求耕层深度20~30㎝,达到墒平,垡细、无石头,前作根茬,残膜。沟通,埂子光。
2、塑盘或营养袋育苗:有条件的地方核心区集中统一塑盘育苗,单苗移栽;3月底至4月上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4月底结束移栽。营养袋育苗,规格按育苗,2叶1心移栽。
3、种植密度及规格:400~4800株/亩,规格为(1)大行90cm,小行40 cm,株距21~25 cm;(2)大行80cm,小行40 cm,株距20~25 cm。
4、合理施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玉米专用肥80千克作底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亩施尿素30~40千克。
5、前期若遇高温干旱要抗旱浇水保苗,后期开沟排涝排渍。
6、选晴天适时收获,做到丰产丰收。
(二)全程机械化生产秸杆还田栽培技术
玉米机械化生产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通过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并实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玉米播种机配套80马力以上的驱动机械,悬挂玉米精量旋播施肥机,单粒播种机,使播种和施肥一次完成。
2、适期播种:4月25日以后播种,行距60厘米,以便于播种和收获机械配套;株距23~24厘米,确保每亩株数在5000株,播种深度为5~10厘米左右。
3、科学施肥:本着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进行。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玉米配方肥60千克,与播种同步一次施入作基肥。?追肥根据苗情适雨施肥,在5~7叶龄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