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的结构解剖X光,B超,CT等解剖地震波地震波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也会成为我们的工具,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地震波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分成两种: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较慢。纵波:既能在固体中传播,又能在液体中传播。传播速度很快。地球的结构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分成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结构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面平均深度33km地幔与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面2900km纪念发现并确认这两个界面的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德国科学家古登堡S波:横波P波:纵波地壳地球的结构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为什么?地壳位置地震波传播速度平均厚度陆壳厚度洋壳厚度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传播速度比较均匀17km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60~70km)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km地幔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圈层为地幔。上界面为莫霍面,下界面为古登堡面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地球的结构岩石圈,软流层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km~110km地球的结构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地幔的软流层在强大的岩石静压力下,虽然处于1300C°高温,但不是液体,岩层仅处于半塑性状态。只有在地壳裂开处,压力降低,1300C°高温的岩石才转变为岩浆。半塑性状态:属于固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高压状态下可以发生形变地球的最内部圈层——地核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部分。地核的物质组成:铁和镍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态内核:固态地球的结构补充:内内核 在2015年,科学家通过地震波又发现内核的内部又可分成一个内内核。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宇宙是不断探索的,我们要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学会挑战权威。练习一:①④②③①:_______⑤④: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⑤:_______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什么?大气圈是什么?它的密度变化情况,大气圈的厚度水圈的组成和分类,哪一类水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的分布,生命的形成时间,生态系统的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结构外部圈层:地壳表面以外的圈层。分成3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什么?大气圈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密度:自下而上依次降低,近地面密度最大。大气圈上界:2000km~3000km的高空。地球的结构大气圈是什么?它的密度变化情况,大气圈的厚度水圈水圈:地球表面的所有水划分:地球的结构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1)按状态划分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2)按存在的位置划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补充:3)按物理性质划分淡水咸水水圈的组成和分类,哪一类水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形成时间:约20亿年前生态系统: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生物圈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地球的结构生物圈的分布,生命的形成时间,生态系统的构成。外部圈层与人类的联系:人类生物圈水圈大气圈提供了可呼吸,用于生产的空气。控制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温度。。。提供了用于生活生产的淡水提供了水能资源。。。提供给人类食物制造氧气提供人类的生活需求。。。思考题: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回顾课堂:地球的结构:地球地壳水圈岩石圈地幔大气圈地核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生物圈外核内核下地幔上地幔内内核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