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文化习俗探析.docVIP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文化习俗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文化习俗探析.doc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文化习俗探析   摘 要: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是“同根生”的民族,他们的清明节习俗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色。本论文主要从节日时间、节日活动、祭祀过程等来分析这三个民族的清明节节日习俗,并从尽守“孝道”、道德教化、祈福禳灾、家族团聚等几方面探讨了这三个民族赋予清明节的节日功能,概括了这三个民族清明节的文化习俗。   关键词:中国壮族;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节日习俗   一、前言   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根据范宏贵等学者的研究,这些民族都是起源于古代的百越人,属于“同根生的民族”。而越南的岱族、侬族都是从中国迁移过去,“17世纪以前从中国移居越南的称为岱,17世纪以后移入越南的称为侬”。岱族、侬族作为越南的两个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文化特色,但是这两个民族相互杂居在一起,在语言、文化、传统习俗方面极其相似,因此“现今岱、侬族的关系仍很密切,以致岱、侬连用,结合介绍”。   二、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清明节的节日习俗   (一)节日时间   在壮族地区相传“三月三”是龙母节,即纪念龙母的节日。后来因受到汉族的影响,壮族人民便把这一天视为清明节,用各种形式来纪念已故的亲人。与壮族的“同根生”兄弟―岱族、侬族从中国迁移到越南后,虽然在文化生活方面受到了京族的很大影响,但仍保留了把“三月三”视为清明节的习俗,这一天也是岱族、侬族家庭团聚、上山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   (二)节日活动   1. 扫墓祭祖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在“三月三”清明节的一个最重要活动是上山扫墓祭祖。人们感念祖先生前的艰辛,对祭祀活动非常重视。节日来临之际,妇女们就开始筹齐各种材料(枫叶、红蓝草、黄姜等),准备做彩色糯米饭。壮族人民一般做五色糯米饭(红、黄、紫、黑、白),而岱族、侬族不一定是五种颜色,但一般也会有红色、黄色、紫色、绿色或蓝色等颜色,他们称为彩色糯米饭或什锦糯米饭。同时还要采购各种扫墓所用的“白色消费品”(类似纸钱、香火等各种烧给祖先的物品)。“三月三”当天,家族成员们集聚一堂,带着各种祭品上山扫墓。   2. 歌圩   除了扫墓祭祖,三月三还有另外一项重要活动―歌圩。靖西、龙州等边境县的壮族人民举办大型歌圩活动,热情的壮族人民在歌圩上唱山歌,他们以歌叙情,以歌交友,纪念壮族的歌仙―刘三姐,青年男女还通过对歌向倾慕者传达爱慕之情。   (三)祭祀过程   1. 除草、培土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人民在山上扫墓时,都是先给祖先的坟墓除草、培土。后辈们怀着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帮祖先把“房子”周围、“房顶”的杂草铲除干净,再往坟墓上培些新土,让坟墓更加美观些。   2. 摆设供品   后辈们把坟墓周边清扫干净后就在墓前设个祭台并摆上各种祭品。在祭祀供品方面,作为稻作民族,稻米是壮族、岱族、侬族的主食,副食中的肉食主要是猪、鸡等家禽,壮族人的供品一般有:整只白斩鸡、整只煎鱼、一块条形猪肉(这三项壮族人民称为“三牲”)、五色糯米饭、豆腐、米酒等,而岱族、侬族则主要是烤猪肉(有钱的人家备一整头烤猪)、整只鸡、彩色糯米饭、艾粑、米酒等。其他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简化扫墓程序,尤其是简化祭祀供品,有些民族仅是在墓前摆上一束鲜花,而壮族、岱族、侬族人民的祭祀供品不会简化反而是日益丰富,但上述基本的供品仍保持不变。   3. 祭祀   摆完供品后,家族成员点上香、蜡烛,在墓前祭台插上香和蜡烛,有些地方还在坟墓四周插满了香,燃放鞭炮招呼祖先来“用餐”,不论是中国壮族还是越南岱族、侬族,人们在山上给自家祖先扫墓上香时,也会给周围认识的坟墓插上一束香,邀请他们过来跟自家的祖先一起“用餐”。上香之后,后辈们行礼祭拜先人,斟酒洒在墓前,夹一些供品撒在坟墓上,并给祖先烧纸钱及各种纸制的物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给祖先烧的各种物品也日益丰富,从以前单纯烧纸钱、纸衣服等简单的纸制品发展到当今烧各种纸制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先进的现代化生活必需品,以供祖先在阴间“使用”。之后壮族人民在墓顶插上一串藩纸,有些地方还在墓前的石碑上贴上三张红纸。而岱族、侬族人民则是在墓顶上挂一串白纸剪成的纸钱,寓意着给过世的亲人送钱让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并以此说明这个坟墓是有主人的,它并没有被遗弃。   4. 处理供品   不论是中国壮族还是越南岱族、侬族,有些地方的人们在扫墓结束后,就聚拢在祖先墓地旁边把带来的供品一起享用,家族中的成员共同分享祖先赐予的恩泽,更是实现了跟祖先更近距离的沟通,让家族后辈有机会与祖先共同进餐,跟祖先进行更亲密的沟通。而有些地方的壮族人民因为迷信,认为供奉过祖先的供品不能带回家,认为把供奉过的供品带回家会招鬼进门因而把供品扔在野外或全部撒在祖先坟墓上,分给各位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